在节目中所要和你分享的题目是:以西结书(二):审判与荣耀
在旧约圣经中有两卷是被掳时期的启示文学书卷,一卷是但以理书,而另外一卷是以西结书。在本书中,神特别以“人子”(93次)或“守望者”(5次)称呼以西结;借此来提醒他和百姓,不要忘记自己是软弱和渺小的人。他们生存的唯一希望是在神的手中。神差派以西结作耶路撒冷的守望者。他若能履行本身的职责,把即将临到的灾难预告百姓,即使他们因不肯顺从而遭消灭,他也清白无罪。但假如他不尽本分而导致他们丧命,则神必追讨他的罪,「我何时指着恶人说:他必要死;你若不警戒他,也不劝戒他,使他离开恶行,拯救他的性命,这恶人必死在罪孽之中;我却要向你讨他丧命的罪(原文是血)。倘若你警戒恶人,他仍不转离罪恶,也不离开恶行,他必死在罪孽之中,你却救自己脱离了罪。」(三18~19),不过,神已预先告诉他,百姓将会是既顽梗又悖逆,但他也不用怕他们(二3~8)。
除此之外,以西结在一个异象中吃了一卷记有神话语的书(二9~三11)。他唯一的责任就是领受和传讲神的信息。当他不公开宣讲神信息的时候,便暂成哑巴(三26~27;二十四27)。在紧急的关头,惟有神的话最重要。我们曾分享以西结书的信息分成四个部分:第一引言部分(一至三章):先知的蒙召、第二部分(四至二十四章):向本国发出审判、第三部分(二十五至三十二章):向列国发出审判。
四、最后一部分(三十三至四十八章):复兴与圣城重建
先知起初发出的痛苦悲哀的审判信息逐渐变为闪烁着希望光芒的复兴信息,令人无比欣慰(比较赛四十~六十六章)。耶路撒冷沦陷以后,以西结又预言了犹大人的复兴和归回,那时神将真正成为祂子民的牧人(三十四章),上帝应许祂要亲自牧养以色列百姓,应许要赐给百姓一颗肉心,并将新灵放在他们里面,好叫他们能够遵行上帝旨意,成为上帝的子民(结十一19~20;三十六26~28)。耶路撒冷果然在西底家王第十一年,如先知耶利米和以西结所言,被巴比伦攻陷了,百姓再一次被掳到巴比伦,但祂还应许以色列要像枯骨一样复生(结三十七1~14)。以西结在异象中看到一堆枯骨,可能在先知的心中约略可以感受到以色列人可能全然绝望,而百姓自己也一样不抱任何希望(结三十七11)。
但是上帝吩咐以西结说预言,说上帝要使这些枯骨活过来。当先知顺服上帝开始说预言时,奇妙的事发生了,枯骨真的复活了!上帝告诉以西结,以色列全家就像这些枯骨一样,在人看来全无指望,但「我必将我的灵放在你们里面,你们就要活了」(结三十七14a)。上帝接着应许以色列和犹大必合为一国,百姓要蒙拯救、得洁净、作上帝的子民。将有一个牧人,是大卫的后裔,要作百姓的王,直到永远。这是上帝和祂百姓所立平安的永约(结三十七26):「我的居所必在他们中间;我要作他们的上帝,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的圣所在以色列人中间直到永远,外邦人就必知道我是叫以色列成为圣的耶和华。」(结三十七27~28)
最后以西结看见圣殿荣耀的光景(结四十三1~5)在以西结被掳第二十五年,也就是耶路撒冷被攻破以后第十四年的一月初十日,以西结在异象中被带到以色列地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人手拿丈量的尺,逐一指示以西结荣耀的圣殿和圣城有多长、多宽(结 四十1~四十二20)。以西结再一次看到上帝的荣耀,像他以前所见到的一样(结一章)。上帝的荣耀从朝东的门照入殿中(结四十三4),上帝的荣耀终于返回以色列!以西结的预言,主要是关乎圣殿被毁之后所触发的神学危机。正因如此,祭司以西结以一个新圣殿的异象作为复兴应许的颠峰(四十~四十八章),这也是他内心的期待,直到今日以色列人仍期盼着圣殿的重建。
在这圣殿的异象中,以西结看到敬拜和祭祀的恢复。四十七章记载他看到有水从殿的门坎往东流出,这水经过之地,处处带来新生命,而最后的圣城被称为「耶和华的所在」(结四十八35)。关于这荣耀的圣殿和圣城的预言,究竟要如何解释,有许多种不同的看法。这个圣殿不是所罗门王所建的那一个,也不是被掳归回时重建的那一个,更不是新约时代希律王为政治原因所建的那一个。到底它是指那一个圣殿呢?有可能按照字面来成就吗?有学者[1](巴斯德)认为它不可能照字义成就,因为所丈量的圣殿的尺寸就比耶路撒冷城还大;而圣殿的祭祀要恢复,似乎也与希伯来书所教导的不合,因为希伯来书八章1~2节说:「我们所讲的事,其中第一要紧的,就是我们有这样的大祭司,已经坐在天上至大者宝座的右边,在圣所,就是真帐幕里,作执事;这帐幕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所支的。」。
同样地,有关十二支派重新分配土地的记载(结四十七13~四十八35),也是高度理想化和象征性的;基本上不太可能按字面为各支派划定地界的,因为甚至连外邦人也会承受圣地为业,如以西结书四十七章21~23节:「你们要按着以色列的支派彼此分这地。要拈阄分这地为业,归与自己和你们中间寄居的外人,就是在你们中间生养儿女的外人。你们要看他们如同以色列人中所生的一样;他们在以色列支派中要与你们同得地业。外人寄居在哪支派中,你们就在那里分给他地业。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因此,这段经文必须按灵意来解。它只是象征性地描写圣殿和圣城的特点:「有超越的伟大,有属上帝的完全,绝对的圣洁,满有生命,神恩遍及全地,罪恶全然除去,公义至终得胜,而耶和华要与祂的子民永远同在,祂的国权与荣耀永世无穷。」,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和加尔文认为[2],这个异象是在指教会,包括它的渊源、发展、影响及最终的完成。耶和华的荣耀重回新殿是表示圣灵永远居住在教会中。特别在启示录二十一章22节中,提到使徒约翰在新天新地中所见到的情景是:「我未见城内有殿,因主神全能者和羔羊为城的殿。」所以我们认为以西结书所谈圣城与圣殿的重建应以象征性为主要解释方式。最重要的是「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祂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启二十一3),那就是以西结所说「从此以后,这城的名字必称为『耶和华的所在』」(adonai sha-ma,耶和华沙玛,四十八35)。对于基督徒来说,神的一切应许那时将都在基督里得以完全应验,连一个也没有落空。
信息重点
先知以西结特别强调个人必须在神面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西结在第十八章质疑当时的一句流行谚语:「父亲吃了酸葡萄,儿子的牙酸倒了。」(十八2)这个含义十分明显,那就是当时有人认为父亲的行为会无可避免地使他们的后代子孙承受无端的痛苦,这是很不公平的。言下之意,就是指神不公平。但是以西结奉神的名来回应这项指控,他首先指出,每一个人都是属于神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直接向神负责,而不是透过他的父母(十八4)来向神负责。他提到如果一个人一生为人忠实可靠、乐善好施和正直廉洁,他便得以在神面前得称为义,不会遭到任何报应(十八5~9)。可是到了他的儿子,却没有效法他父亲的为人,反而一生充满了贪婪、悖逆和自私,那么,他也绝对不会因着父亲的义而获得称义。他自己要背负本身的罪责(十八10~13)。
同样;以西结也提出另一个原则,那就是如果一个有罪的人悔改,神将不会再追讨他以前的罪。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义人转离义行,变得堕落败坏,那么,他从前的义行也不能保护他免受上帝的责罚(十八19~32)。以西结不单清楚带出个人要承担本身责任的观念,而且指出悔改对命运的影响力,以及人必须持之以恒地行义才能蒙神的喜悦。
以西结书三十三至四十八章中的主要信息是关乎神未来的救赎大工,这也是新约圣经启示的核心。这些经文不仅启示了以色列人重返故土的美好结局,而且也预告了末后全地的复兴,神对属灵以色列的旨意将最终成就:神的荣耀和能力将重新彰显在圣殿(即敬拜)中;神对万民所定的旨意也要因着普世宣教事工的蓬勃发展而得以成就,因为将来上帝的选民将超越地方性、民族性,而成为全球性与普世性,也就是上帝的百姓不再只限于犹太人这单一民族,神的国度也不再只限于以色列这个单一国家,神的圣殿从一栋外在的建筑物转变为许多人内在心灵的圣殿,圣灵也普遍降临在世界各地,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另外以西结也是先知当中,花最多笔墨去形容百姓那种刚愎顽梗和忘恩负义的悖逆行为;以色列的罪大恶极,正好说明神怎么会容让圣殿被毁。以西结在第二十三章提出了一个有关阿荷拉和阿荷利巴两姊妹的比喻,它可算是圣经中一个勾画道德混乱最生动的例子。根据以西结的解说,阿荷拉代表撒玛利亚,阿荷利巴则代表耶路撒冷。阿荷拉首先离弃丈夫耶和华,贪恋亚述和埃及。因着她的邪淫,耶和华便将她交在凶狠残酷的亚述人手中(二十三5~10)。换言之,神容让亚述人摧毁撒玛利亚。而妹妹阿荷利巴竟然完全没有从她姐姐的经历中吸取到一点儿教训,而且败坏的表现和程度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于恋慕别国的荣耀和力量,她分别与亚述人、埃及和巴比伦人行淫。结果,她同样灭亡(二十三11~49)。作者使用这个露骨的比喻,有以下几方面的用意。首先,它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悖逆就如淫乱一样,是羞耻的行为。其次,它具体指出以色列的悖逆行为。当犹太人慑服于列国的强大军力下,寻求与它们结盟的时候,他们对神的背叛,就如一位任性的妻子背弃丈夫,投向英俊而富有的其他男人的怀抱中一样。而且,与这些列国结盟,还无可避免地使以色列被牵引诱惑,敬奉他们的偶像(二十三30)。第三,比喻说明了那些居住在耶路撒冷的百姓,是何等的愚昧:先知已经用撒玛利亚沦陷这件事,成为他们的前车之鉴,但他们仍然吸取不到任何教训。百姓既犯了这样胆大妄为的罪,当他们看见审判临到圣城和圣殿的时候,就无权感到惊讶了。
有关歌革和玛各的预言[三十八章至三十九章]
在以西结书第三十八至三十九章中,先知以西结突如其来地中断他有关将来救赎和荣耀的预言,转而预言攻击歌革和玛各的大战,有的学者认为歌革是波斯王居鲁士或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的别称,当今一些预言家甚至把玛各与俄罗斯相提并论。其实玛各、米设这些地名,是指在黑海地区的部落(例如:西古提人)。我们并不一定需要知道他们的特定身分,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居住在北方、信奉异教的好战民族。这是一段非常难懂的预言;最大的问题是无法确实知道玛各地和歌革是指何地和何人。
当以色列归回故土,安然居住后,不久就要面对一个最后的威胁:由歌革领导的北方侵略者来攻击以色列地,然而他不能胜过神的力量,神要护卫祂的百姓,审判这些敌军,最后和平与安定将临到以色列直到永远,耶和华的名也会在列邦中被称为圣。经文并没有清楚表明侵略者何时南来;文体采用启示文学方式,描述将来要发生的事,但这也是历来盛传已久的威胁(参17节,三十九8 ),我们无法确定歌革的侵略是指那次已发生的历史事件或指向未来,但大抵上我们应视「歌革」就是一股敌对神和逼迫神选民的权势。
圣经中有关末世的预言经常提到「从北面而来的敌人」带来争战和审判,而这里所指的亦属于预表性、象征性的(typological),而非字面的意思。其重点乃是要指出,尽管以色列已经在敌人手中受尽痛苦,但在他们进入神的国度之前,却还要经历更多的伤痛。然而,神必会胜过仇敌,祂的百姓保证会获得最终的胜利。
[1] 巴斯德(J.S.Baxter) <<圣经研究II>>, 杨牧谷译, (种籽出版社, 1992),p.335.
[2] 傅理曼(H.E.Freeman) <<旧约先知书导论>>, 梁洁琼译, (华神出版社, 1994),p.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