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23. 亚比米勒杀基甸众子(庄亚伦 牧师)


亞比米勒殺基甸眾子

八章28~32節

這樣,米甸人被以色列人制伏了,不敢再抬頭。基甸還在的日子國中太平四十年。約阿施的兒子耶路巴力回去,住在自己家裏。基甸有七十個親生的兒子。因為他有許多的妻。他的妾住在示劍,也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基甸與他起名叫亞比米勒。約阿施的兒子基甸,年紀老邁而死,葬在亞比以謝族的俄弗拉,在他父親約阿施的墳墓裏。

 

(五)、平靜--四十年 (八28~32)

打敗米甸人的勝利為全地帶來四十年太平的日子-- 一個世代。這幾節的經文總括了基甸的一生,不單為他的生命帶來一個悲劇的總結,亦為後來亞比米勒的事件帶來一個引子。從基甸擁有多位妻子一事,可以進一步了解這時期的混亂。他從眾多妻子中生下七十個兒子(八30)。基甸有一個妾,住在示劍--這表達可能反映一個母系的婚姻,因為她仍與父母同住。脫離了合一的情況下,亞比米勒(意即王者之父)就在此誕生。這名稱在他後期的生平中,反映了這個特色--他希望成為王者之父。

八章33~35節

基甸死後,以色列人又去隨從諸巴力行邪淫,以巴力比利土為他們的神。以色列人不記念耶和華他們的神,就是拯救他們脫離四圍仇敵之手的。也不照著耶路巴力,就是基甸,向他們所施的恩惠,厚待他的家。

 

第六章 第五循環的欺壓 (八33~十5)

從叛變者亞比米勒的就職而登上王位一事,可以見到以色列全國已經陷入一個日漸腐敗的地步。示劍的百姓和鄰近的區域都受制於亞比米勒,他是基甸與一名住在示劍的迦南婦人所生的兒子,亞比米勒統治以色列三年(九22),最後死於一名婦人手上,承受神震怒的審判。

 

一、罪行--拜偶像 (八33~九6)

(一)、以色列人拜偶像 (八33~35)

當基甸一死,那曾經歷他拯救的以色列人,竟然很快便轉離正道,這無疑揭露了他們屬靈的脆弱,不能站立得住,除非他們當中能夠出現一位堅強的領袖,這就說明了一個共有的特色,就是當一個士師死後,百姓便離棄耶和華。

『以巴力比利土為他們的神』(八33)這句話,叫以色列人在基甸死後仍然敬拜巴力的罪行更為嚴重。巴力比利土(意為立約的主)這名稱與伊勒比利士(El-Berith)(意為立約之神,九46)同

義。由此可見,幾個迦南的城鎮可能組成聯盟,為著共同對巴力敬拜的興趣,參與中央聖廟的祭祀,而這地點就在示劍(九46)。在亞比米勒統治的地區生活的以色列人,與這些迦南城鎮的聯盟一同敬拜巴力,竟然忘記首日與他們在西乃山立約的耶和華神(出十九章)。以色列不單忘記耶和華,而且他們也將曾救他們脫離米甸人手的耶路巴力,就是基甸都忘記了。因此,他們的悔改只是曇花一現。

 

九章1~6節

耶路巴力的兒子亞比米勒,到了示劍見他的眾母舅,對他們、和他外祖全家的人,說,請你們問示劍的眾人說,是耶路巴力的眾子七十人都管理你們好呢,還是一人管理你們好呢。你們又要記念我是你們的骨肉。他的眾母舅,便將這一切話,為他說給示劍人聽。示劍人的心,就歸向亞比米勒。他們說,他原是我們的弟兄。就從巴力比利土的廟中,取了七十舍客勒銀子給亞比米勒。亞比米勒用以雇了些匪徒跟隨他。他往俄弗拉到他父親的家,將他弟兄耶路巴力的眾子七十人,都殺在一塊磐石上。只剩下耶路巴力的小兒子約坦,因為他躲藏了。示劍人和米羅人,都一同聚集,往示劍橡樹旁的柱子那裏,立亞比米勒為王。

 

而這些匪徒亦是指到一些缺少智慧或道德悟性的人(參十一3,代下十三7)。

 

(二)、亞米勤的腐敗 (九1~6)

當亞比米勒來到示劍探望他的母親時,他作王的夢想結果成為事實。看來亞比米勒從來沒有被父家的兄弟接納,難以投入他們之間的社群生活,這可能是他要將自己兄弟殺害的原因(九5)。

亞比米勒到示劍的百姓之中,挑動他們反對自己七十位親兄弟。從稱他們為耶路巴力的兒子,即與巴力爭戰者的兒子看來,基甸七十個兒子一如他們的父親一樣,致力根除巴力敬拜的習俗。根據亞比米勒的說話,基甸七十個兒子都渴望管理以色列的百姓,雖然經文對這點沒有明確指明是否屬實。亞比米勒為自己做王一事提出兩個主要的理據:一、一個人的管理比七十人為好;二、他與示劍人民有血緣的關係(參八31)。當亞比米勒的幾位母舅將亞比米勒的想法告訴示劍人後,城中百姓的心都歸向亞比米勒(九3)。

示劍的百姓為了表明對亞比米勒的支持,他們就從巴力比利土神廟中取出七十舍客勒銀子給他(編註:新課本作「八百克銀子」)。而七十舍客勒這數目正好代表了基甸七十個兒子。亞比米勒用這些銀子來雇用了『些匪徒跟隨了他』(九4)。無賴希伯來文作rek,直譯作「空」,因此在倫理的標準上,他們可以說是閒懶及無價值的人。

亞比米勒作王的夢想引致嚴重的悲劇,因為『他往俄弗拉到他父親的家,將他弟兄耶路巴力的眾子七十人,都殺在一塊磐石上』(九5 )。經文本身沒有將這大屠殺描繪為一場爭戰,反而規視它為祭典式的處決。「磐石」這字常指將祭牲殺在一塊石頭上;而磐石亦是一處傳統屠殺祭牲的地方(撒上十四33)。莫爾(Moore)注意到:這是一項預防的工作,與在空曠之地屠殺動物,將血清洗淨盡的情況極為相符。在這事件中,清洗的對象就是亞比米勒的犧牲者,他的動

機是要藉此掃除自己的障礙,免除後患。

在這大屠殺中,基甸七十個兒子都無一幸免,只有最年幼的約坦能夠逃出生天。示劍人與米羅人在一致的共識下,擁立亞比米勒為王(九6)。「米羅」直譯作堡壘之家,這名稱可能與九章四十六節提及的「示劍樓」同義。

真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