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辅导与全人关怀
很多时候,牧者只重视羊群灵命的喂养,却忽略了信徒生理和心理上的成长。因为神造人的时候,不是单造灵性,还精心设计了人的身体和精神意志,而且身心灵是紧密联系不能分割的。信徒在生活上会遇到许多的困难、挫折,直接影响他们的灵命,故在很多事情上,都需要牧者给予适当的辅导。辅导的定义:「辅导」就是两个人在一种特别情况下的沟通,这二人其中一位是辅导员,受过训练,明白有关心理、生理的理论、能够用不同的技巧和方法帮助那接受辅导的人,去明白自己,引导他自我醒觉,能适应环境,与别人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因此辅导员通常需要接受专业训练,辅导工作是一个过程,要慢慢了解对方的困难症结,渐渐引导对方。若环境不许可,我们虽没专业训练,仍可努力学习。其实最重要的辅导还是一种对人关怀的心。教牧辅导除了帮助信徒解决现实生活的困难和提供心理治疗外,还致力于关心人的灵命成长,协助人处理生命中的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保罗.田立克(Paul Tillich)所提出)。身为牧者,能借着辅导协助信徒的全人成长,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服事。而牧者若能目睹信徒生命的成长和改变,实在是无比的安慰及鼓励。
教牧辅导与一般世俗的心理辅导有何不同呢?最大的不同在于:
- 教牧辅导是以《圣经》为焦点的辅导
不少心理治疗能够在情绪、思想、意志或行为等层面帮助人,但由于人是灵、魂、体合而为一的,若忽略了属灵的一面,人就不能得到全面的医治。除了一般正常基督徒生活得力之道(如祈祷、读经)外,辅导员亦可用一些建基于《圣经》原则的心理辅导法,因为教牧辅导不应停留在心理辅导的地步,而要进一步的涉及属灵生命的成长,应用神的话语和智能,阐明神的旨意、慈爱、权能;运用基督教的伦理、价值观念,帮助人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说真正的教牧辅导,乃是见证主耶稣基督、栽培信徒、并且把个人完完全全引到神面前的工作(西一28 )。{\Section:TopicID=122}
- 教牧辅导是以教会群体为中心的辅导
一般世俗的心理治疗是以辅导室为中心,建基于治疗师或辅导员与当事人的关系,教牧辅导却不止于此,更要有教会群体的支持。教会是一个医治的群体,故此我们要留意保罗所说的话:「我们又劝弟兄们,要警戒不守规矩的人,勉励灰心的人,扶助软弱的人,也要向众人忍耐。」(帖前五14)从这一节经文,我们可以看出教会作为医治群体的重要。
教牧辅导的圣经基础
神自己就是模范的辅导员,神运用极高的智慧,利用不同的方法去辅导祂的子民。在赛九6「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的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策士」的英文就是「辅导员」。主耶稣是最好的、最精采的辅导员(奇妙的策士,Wonderful Counselor,中文和合本把奇妙和策士分开,原文应该是一句话),祂在世时不单关怀人心灵的需要,也满足人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例如祂劝勉、鼓励、教导十二门徒和跟随者。主耶稣与人相遇的过程中,有几方面很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祂没有立即批判对方,祂接纳的态度,鼓励他们把难处告诉祂。例如他跟撒玛利亚妇人的谈道,还有一次在圣殿里面接纳那位正在行淫时被抓的妇人。
二‧祂多次「动了慈心」(compassion):祂深深感受到痲疯病人的孤单可怜、寡妇丧子的绝望,以及瘫痪病人得不到医治的无助。同时,祂也感受到患血漏女人内心的盼望、淫妇对生命的渴求、母亲对孩子的爱……主耶稣感动了!祂对他们的反应,就是祂「动了慈心」的反应。祂感动了,然后对他们说话,并伸出手来医治他们。
三‧与耶稣接触的人,能被这位赐生命的主明白和接纳,是一次震撼性的经验,他们因此得到动力和启示,去处理、改变自己当前的生活!例如主耶稣接纳和原谅那位曾经讹诈过人的税吏撒该,他对撒该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路十九5),撒该受到感动(原来他是一个被讨厌和被排斥的人),现在他能甘心乐意主动的改变自己以前错误的行为。他说:「主阿,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路十九8)。这真是一场精采又成功的辅导。
今天我们作为基督徒辅导员,也可以说是代表基督从事这工作。因此每一次当我们面对来辅导的朋友时,就要想到:如果主耶稣在辅导室里,祂会怎样想、怎样感受?祂又会对这个人说些甚么、做些甚么呢?让我们一同求圣灵教导我们如何面对所接触的人,不论他们是基督徒或是未信者,叫我们都能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让他们透过与我们的相遇,得着一个被接纳的空间去思想、面对自己的生命。
教牧辅导当注意的事项
教牧在作一些辅导的工作时应当注意到一些守则,以确保教牧辅导能顺利的进行:
一‧ 注意教牧特权的使用
因着教牧的特殊身分及职责,信徒对他们十分信赖,牧者因此有特权从不同方向获得受导者资料,或透过不同的机会接触他们(如探访、聚会、训练等)。牧者要提防这种特权带来的角色混淆、目的不清,例如在公开祷告会里,将向 神的祈祷变成向受导人的劝勉;利用辅导者资料作讲道举例。
二‧ 接纳或者是督责
教牧在做辅导的时候若是知道受导者的生活、行为有违《圣经》和信徒的道德准则,如犯上同性恋、婚前性行为、婚外情、诈骗、暴力行为、否定信仰等罪行,辅导者就要按真理指正,不可以采用「不判断」(non-judgmental,就是不依个人道德观作论断的过程,这是有一派心理辅导的看法)的态度。教牧同工若遇到需要指正督责、执行教会纪律的话就必须照着圣经的教导去作,但要维持对受导者个人的接纳与尊重。接纳不代表同意或认同受导者的行为,因为他过去的行为可能令人厌恶或是一种罪恶,但我们要接纳他是因为神爱他,是因为基督为他而死。
三‧ 保密与大众利益
一般情况下,除非获得受导人的同意,辅导内容要绝对保密。当受导人有自杀倾向,保密原则就不适用,因为我们必须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加以预防悲剧的发生;当受导人有犯罪行为,保密原则亦不适用,以免他带给别人伤害。除此之外,当受导者要求为他的问题守秘时,教牧人员实在不宜以「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林前十二26上)为托辞,把他的秘密在教会任何场合中宣扬出来,或用作讲道举例的材料。
四‧ 自决与权威
教牧辅导员在辅导的过程不是代替受辅导者作最后的决定,而是必须让受辅导者自行决定他要何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与行为,因为至终受辅导者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任,而不是辅导员,但是甚么时候受导者可以自决(client self-determination),何时教牧者应运用他的权威来加以指出方向?圣经说:「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箴二十七5),有时候直接的指正、责备或许有他的实效,但如果受导者未有自觉性、洞察力(insight)以察觉他自己的问题所在,自尊心又极强,当面的斥责可能会使他觉得极之难堪,以致恼羞成怒,结果适得其反。所以教牧要权宜当时情况,决定受导者是需要直接的指示,抑或非指示性的(non-directive method)让其自决。
五‧ 积极的聆听
一个教牧辅导员不单要听到表面资料,还要听到弦外之音,可惜教牧往往因说话太多而未能小心聆听。太急于发问和给予意见,往往有碍良好的辅导。
六‧ 避免移情的发生(transference)
辅导者与受导者要建立一定的关系才能令辅导成功,所以必须保持客观,但又能够设身处地与受导者一同感受。在这个辅导的过程当中,因为辅导是在一对一的关系中,当事人自然而然的将辅导员当作生命中的重要人物看待,因此要注意避免移情作用的发生。例如︰年轻人对着年长的牧者,会把他们当作父母,并将他对父母的不满情绪,转移在牧者身上。心理分析家认为,辅导员可利用「移情」,帮助当事人处理他对父母的不满,帮助他了解父母,使当事人能与父母重建关系。但在异性的辅导关系中,牧者若不警觉的话,移情可造成男女关系上不必要的危机。另外牧者自己本身也要注意避免所谓反移情作用的发生(counter transference),意思是牧者自己需要留意一些警告的讯号出现,如︰对当事人不必要的暇想、过度的挂念当事人、有在办公室或教会外联络当事人的冲动等。除握手外,一切身体接触都尽可能避免,以防产生感情或性幻想。一个在懊悔、苦闷、孤单、忧郁矛盾中的人,很容易对辅导者产生过度的倚赖,故此要提醒自己,辅导的目的并非要证明辅导者有能力解决受导者的问题,而是让受导者在软弱、挣扎后,经历上帝的赦免,能站立起来,得到建立。
七‧ 耗尽(burn-out)的危机
在辅导过程中,牧者需要付出相当多的心力,可能会产生耗尽的现象,使牧者觉得力不从心、筋疲力尽,甚至厌倦事奉。这表示当事人的问题,已成了自己的困扰,实有抽离的必要。这时牧者需努力与神维持良好的关系,又与其他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包括自己的配偶,让他们了解自己正面对的困难,并请求他们的代祷。
每一位教牧都是祭司,责任是劝人与神和好,使信徒与神与人都有一个和谐的关系,但并非所有教牧都能胜任每一种的辅导,例如亲子辅导、婚姻辅导、个人成长辅导、心理辅导、精神异常辅导等等。教牧宜对本身的能力、倾向有洞悉力,在适当时候把自己未能处理的个案转介出去[1]。
教牧辅导诚然是帮助个别会友落实信仰的重要一环,但在成效上不免有各方面的限制、不足,甚至危机。牧者需要有属天的智能和忍耐,除了勉励灰心和扶助软弱的人外,也要有勇气警戒不守规矩的(参帖前五14),最终目标是助人全面成长,叫各人都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同时牧者亦需要有高度的警觉,免得入了迷惑。在各方面张力之下,牧者可考虑除了辅导的治疗性方法外,亦同时推行预防性事工如:婚前辅导、个人成长课程、家庭事工等,希望能收到「预防胜于治疗」的效果。同时亦可在教会中训练有关怀恩赐及心志的会友,与牧者配搭,透过平信徒对其他肢体有系统的关怀,分担牧者在这方面的工作量,而不致于减低对会友关怀的素质。
[1] 转介时应注意事项:
一.坦诚向当事人陈明辅导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和转介的利与弊。
二.鼓励当事人表达对转介的情绪响应,包括忧虑、不安、愤怒等。
三.让当事人明白辅导关系的终结,未必意味与牧者的关系终结,而且可能有更好的结果。
四.引导当事人转介到适合他的机构或专业人士。
五.保证以后仍会适时的保持联络,以免有被遗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