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是新的祭司群体
新约圣经从来没有把“祭司”这名称只用在教会的教牧人员身上,反而是普遍地称呼每一个接受耶稣救恩的信徒上:「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彼得又说:「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彼前四:10),这包括讲道和服事人(彼前四:11)。彼得提到“百般恩赐”,表明神赐下许多恩赐给教会。原来新约的祭司观念,是每一个信徒都可以运用神所赐与的恩赐,去事奉神,又彼此服事。
这个信徒皆祭司的观念,是在旧约时代,西乃山之约中早已埋下的伏笔:例如在出埃及记第十九章5-6节:「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这些话你要告诉以色列人。」这里所用的“祭司”一词,不是专指亚伦和他后裔,而是全体以色列百姓。可是由主后第三世纪的修道运动开始,直到中世纪一段长时期,教会把圣职人员与平信徒分割起来,教会事奉才成为圣品阶级化。直到十六世纪,经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强调「唯独恩典,唯独圣经,唯独信心」,在神面前,所有信徒平等,共享祭司职分。人人可以拥有圣经,研读圣经。除了耶稣基督,我们不需任何中保,都可以与神相交。
信徒皆祭司这项真理,提醒我们:(1)认定自己的属灵身分,是蒙基督救赎,是神的子民,是基督的祭司。(2)为这罪恶的世界归主而祷告,随时宣扬基督救赎的福音。(3) 教牧人员是代表全体教会接受职分,如同亚伦后裔代表以色列民。但新约的教牧人员有责任用真道去装备信徒,使每个信徒能尽祭司的责任(参弗四:11-12)。(4)既然所有信徒都是祭司,那么我们被神呼召去从事的职业,就都是圣职,我们凭信心与爱心去做的,都是圣工了。
使徒彼得:「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借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彼前二:5〉我们现在要从经文本身来思想「信徒皆祭司」的观念。
- 你们来到主面前:
原义是「靠近神」,为要听祂的教训;在旧约的背景下可解成「就近神的面前,在会幕中献上祭牲」。在旧约时代能够亲近神的只有祭司阶层才能拥有。如今在新约时代,因着耶稣基督的宝血,为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道路,让我们得以亲近神。因此身为基督徒的我们,不再需要屡次来到祭坛前杀羊宰牛献祭或一年一度到耶路撒冷圣殿的至圣所来敬拜祂。我们能够来到神面前,是因着耶稣基督的恩典;而不是自己有什么好行为,或可夸的善行。因此让我们以服事和祷告来到神面前,作为对基督耶稣所完成救赎的响应和结果。 - 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
信徒所事奉的对象是主基督,祂是「活石」。这里的石头并非在野外或路边的石头,是建筑用的石头。活石意味着基督从那死人中复活,并且是赐予生命的那位。这活石更是蒙神「拣选」和「宝贵」。同样地,信徒自己也是蒙父神所拣选,同时是透过耶稣基督,与祂联合。使我们因着耶稣得着新的生命。另一方面,神是那位建造者,神的子民是一个被神所建造的群体,是透过基督那基石所建成的。被建造是一个不断和渐进的过程,就好比我们在基督里渐长一样。灵宫的「宫」原文是房子,代表着圣殿。而这殿不同于旧约时代的圣殿,是属灵的圣殿,要求的是真正的敬拜。因此我们聚集在一起就是圣殿的所在。因此可以说,因着这位活石的缘故,我们也成为活石,其关系是非常紧密和相互影响的。保罗说教会整体就是圣殿,信徒的身体也是圣殿,「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么?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林前三:16-17)、「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么?这圣灵是从神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并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神。」(林前六:19-20),而在旧约只有祭司才有权利住在圣殿里面,看守圣殿、管理圣殿。 - 作圣洁的祭司,借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
作圣洁的祭司有其独特的目的和任务,神的子民因圣灵的洁净已经得成圣洁。我们就有祭司的身分,职务是奉献灵祭,而祭司的标记是圣洁。作为祭司的信徒并非献上旧约时代的燔祭,而是献上灵祭。罗马书十二1讲到这灵祭乃是我们献上自己身体为主所用,其他属灵的祭物还有:以物力和财力支持教会的事奉工作〈腓四18〉、颂赞主有嘴唇的果子(来十三15)、行善和捐输的祭是神所喜悦的(来十三15)及祷告(提前二1-3)等。另一方面,彼得书信认为灵祭是神子民的生活见证:彼此服事和相爱,并尊敬教外的人,有好的德行及宣扬神的美德。灵祭是透过耶稣基督献上的,因为这些善行并非是蒙神悦纳的主因,而是因为耶稣基督所完成的救赎工作才得以被神所接受。
彼前二:5提出「信徒皆祭司」的观念,所有来到基督面前的人都是圣洁的祭司,都能借着耶稣基督进到神的施恩座前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信徒中不再有一群专司崇拜,特别得恩宠,享有与神亲近特权的「祭司」。不用再向某属灵长辈或是牧长们告解。弟兄姊妹就能彼此代求,用爱来遮掩许多的罪。使教会真正成为蒙神所爱为世人代求的祭司团体。
三股合成的绳子
在祭司的国度中教牧、同工与信徒是三股合成的绳子「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传四12)虽然信徒皆祭司,但上帝在教会中仍然设立不同职分和恩赐的人来治理、和管理教会,教牧有教牧的职责、同工有同工的职责、信徒有信徒的职责彼此互相配搭同心协力传扬福音,出埃及记十七章8-16节是我们熟悉的故事,就是摩西在山顶上祷告、约书亚和百姓在山下与亚玛力人争战的情节,在这故事里出现三种人:第一是领袖;第二是同工;第三是众百姓。整个故事中描述这三种人如何扮演各自的角色,他们各自站在应有的位置上,以联合成三股紧密与结实的绳子,我们将以三个向度来探讨今日教会的领袖、同工及众信徒应尽的本分及应处的位置何在:
第一个向度:领袖
甚么是领袖?领袖可以说是整个会众的带领人物,也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在教会中,做领袖必须是一个带头人物,能够倡导弟兄姐妹起来事奉,推动教会各类事工。摩西这位领袖在面对外来的仇敌亚玛力人之时,他如何表现出卓绝的领导能力,带领以色列人打一场胜战?以下有两个重点:
1. 摩西手里拿着杖到山上祷告--为甚么摩西不与百姓一起打战?是否他心里害怕?抑或是逃避责任?其实摩西到山上去,主要的原因是为山下的百姓祷告。当他为山下的百姓祷告时,就影响整个战争的成就。摩西清楚知道一个事实:亚玛力人是非常野蛮又好战之民族,他们非等闲之辈,若凭这些没有任何训练的以色列人的力量,不可能会胜过对方。唯一的方法就是祷告,求神帮助。今天在教会中做领袖的如长老与传道人,我们要特别注重祷告,不能因为事务忙而忽略祷告。教会众信徒天天生活在充满引诱、试探的世界中,他们天天都在打属灵的战,因此他们需要教会的领袖关心他们,为他们祷告。尤其是传道人,他们特别蒙神选召成为全时间事奉的工人,就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徒六:4)。「摩西何时举手,以色列人就得胜,何时垂手,亚玛力人就得胜。」(出十七11)
- 摩西手里拿着杖观察与督导--惟有站在山顶上,摩西才可以清楚看见山上的整个战况。虽然他没有参与战争,但他却比任何人看得更远、更全面。这里让我们看见,教会领袖是走在前头的,他要比众人在属灵的领域上有更大的眼光,能够看见别人没有看见的异象。惟有这样,他才能够带领别人朝向所定的目标(Purpose)前进,不必走旷野路。领袖像老鹰一样,要飞得高,看得远,随时翱翔在属灵的领域中,超越世俗的洪流。身为传道人的要特别小心,不要只忙于生活上的需要而失去本分。
第二个向度:同工
教会圣工要推动下去,单靠教会长老或传道人是不够的,因为他们的能力有限,有时也会软弱。你看摩西,他一人在山上举手祷告,圣经说:“摩西的手发沉”(出十七12),这句话显示摩西究竟是一个血肉之躯,他的双手无论多么强性,也不能支持太久。他需要一班的同工从旁协助,这些同工若能齐心配搭,许多事工必能发出更大的果效。
摩西的手在开始发沉之时,亚伦与户珥即时帮助他,各自站在他左右边用手扶持他,这样摩西的手就稳住了,直到日落为止。这是一幅动人的图画,巴不得今日教会有更多像亚伦与户珥这样的同工,愿意起来全力支持教会的领袖导者,培养团队的精神。好的同工不是看他能作多少的工,拥有多少的学识;最重要是看他有没有尽忠职守,愿不愿意合作。你是教会里的好同工么?当你看见传道人的手渐渐发沉时,你的反应如何?今天教会事工如儿童日学、青少年团契、福音工作等需要你参与的手,你愿意像亚伦与户珥这两位好同工,伸出你的手来扶持么?多一分参与,就多一分力量;多一分的力量,就多一分效率。
第三个向度:信徒
所谓信徒,乃是指委身教会的弟兄姊妹。这些人应扮演甚么角色呢?答案即是为主争战。以色列争战的对象是亚玛力人,信徒争战的对象是撒但,即所谓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乃肉眼所不能看见的。圣经说:“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教会信徒必须争战,靠主的力量“攻击魔鬼坚固的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十:5)。要如何为主打美好的战呢?那就是信徒要接受装备,以致能够穿上全副军装,成为基督精兵(弗六:10-11)。所谓装备,乃是使本来的生命更加成熟。在教会中,牧师、长老、传道人及在岗位上有恩赐事奉的同工们既然拥有领导性的恩赐,就当好好的成全圣徒,给他们接受训练。“成全”的意思是“装备”,它包含着三面的追求:
1. 教导信徒成为怎样的人(灵命的长进)。To being
2. 教导信徒知道所信的是甚么(信仰的认知)。 To knowing
3. 教导信徒能为主做工(事奉委身)。 To doing
教会要兴旺,不只是单靠传道人的努力,而是信徒皆祭司的配搭事奉和全教会信徒的总动员参与,方能成事。领袖、同工及信徒就形成了三股合成的绳子,这样的绳子就不易折断(传四: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