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好牧人】15. 教牧人员的待遇问题 (1)(罗门 牧师)

谈到“教牧的待遇”问题,有人以为这是说不得的话题,是关于教会的敏感问题,所以就避而不谈,但是教会不谈这个问题不表示这个问题就不存在,特别在我们华人的社会里头,谈到钱或者待遇的问题就怕伤感情,但是我们知道有些教牧人员与教会间产生冲突就是在这一方面出了问题,因此今天我们要从圣经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怎么说?教会应该怎样供给神仆的需用,这是信徒与长执们所面对非常实际的问题。我们将分三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1. 首先从旧约的利未人与祭司所得到的待遇来看这问题。
  2. 再从先知与使徒多数过清贫生活来看这问题。有些传道人根据旧约神赐给利未人的丰富报酬,认为应获得较高待遇,也有教会长执根据不少先知使徒都是生活清苦而认为应让传道人学习吃苦。在此,我们会把这两方面经文合起来一并参考。
  3. 最后从新约圣经中有关教会供给神仆之教训来看这问题。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新约的教训从没把对神仆的供给当作是给雇工的价钱,而形成“主人”与“仆人”的那种近乎在上与在下的关系,而是先奉献给神才交给神的仆人,而且初期教会没有宗派意识,经济上的互通不限于“本会”。

一.旧约神职人员的待遇探讨

“凡以色列中出产的十分之一,我已赐给利未的子孙为业,因他们所办的是会幕的事,所以赐给他们为酬他们的劳。从今以后,以色列人不可挨近会幕,免得他们担罪而死。惟独利未人要办会幕的事,担当罪孽,这要作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他们在以色列人中不可有产业。因为以色列人中出产的十分之一,就是献给耶和华为举祭的,我已赐给利未人为业。所以我对他们说:‘在以色列人中不可有产业。’”(民一八:21-24)

利未人在以色列中没有产业(申一八:1-2),这并非说他们没有酬劳。在约书亚为以色列人分地业时,利未人虽然没有分到地业,但各支派都要分出城邑及郊野给利未人居住,结果他们所得的共四十八座城邑及郊野,比许多支派的城邑更多(书二一:41-42),而利未人按人数却是全以色列各支派中最少的(民一~三)。此外,神又把以色列人应献给神的十分之一赐给利未人作酬劳。利未人也要把十分之一献给神,而归给亚伦子孙作祭司的酬劳(民一八:25-32)。

注意以色列各支派从二十岁起能打仗的壮丁,共六十余万。而利未支派从生下来一个月起计算的男丁只有二万二千人。我们就光算整数,假定利未人有二万,以色列人有六十万,这是三十与一的比例。这样以色列人的十分一归给利未人,则利未人的收入与一般以色列人的收入,必然三比一,而实际之数可能更多,因其他支派是从二十岁算起,而利未人则由一个月算起。祭司的收入则更丰富,因整个利未支派的十分之一全给亚伦子孙一个家族。总之,旧约的祭司与利未人收入十分丰厚。神这样安排,一方面教导以色列人要敬爱事奉神的人,另一方面教导我们,以神为产业的人多么富足,完全不用为物质的需用忧虑甚么。不但这样,且因这些丰厚的赐予是先献给神而后给他们的。所以他们能享用这种赐予,肉身的享受还在其次,主要是有令人羡慕的一份光荣和尊贵。所以旧约的以色列人以能在殿中事奉为荣耀,能以神为他们的产业,是极感荣幸的职分。

大卫王在诗篇第二十三篇末节说:“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英文圣经的“殿”都译作“House”。但是实际上是指神的殿,因普通人的住处称为家或房屋,君王的居所称为宫殿,神的“居所”就称为“圣殿”。大卫时代,圣殿还没有建造,约柜只在简陋的帐幕里,但大卫不以住在自己的王宫为荣,却羡慕能住在耶和华殿中为无上福分。这些观念都充分流露旧约时敬虔的人如何爱慕能在殿中事奉为荣,甚至比住在王宫中作君王的荣耀更大。这个观念其实在新约仍然是延续的,比方说︰「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在圣经用词等同监督、牧师),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提前五17)

二.新约神职人员的待遇探讨

在新约圣经中所明显记载的,我们却看见传道人的生活大部分是清寒困苦的。这可能因为:新约教会根本就是在患难逼迫中成立的。虽然使徒行传第八章才明记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事实上,从第四章开始已大受逼迫。按希伯来书第十章第三十二至三十四节,当时实行“凡物公用”最少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有好些人作了基督徒而家业被抢,生活无着,所以整个教会都处在穷困之中,却继续增长。

1. 施洗约翰

进入新约圣经的第一个传道人施洗约翰是身穿骆驼毛的衣服,吃的是蝗虫野蜜,住在旷野(太三:4;可一:6;路一:80),总括来说,他的生活清寒简朴,有吃苦心志,但不是一种苦待身体的主义,而是不受世俗荣华富贵、吃喝宴乐吸引的决心,使他可以完成基督先锋之使命的重要因素。传道人必须不在物质财富之前低头,才能为真理作见证。这包括他能教导妻子儿女愿跟他同心,不向玛门的势力屈膝才可以成功。

有些初到工场事奉的青年传道人,常不能在经济的大压力下,显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刚勇精神,受不起穷困的试炼而失去神仆应有的见证,因而向金钱的势力下拜。这类考验的成败,几乎可以决定一个青年工人一生工作的前途。神的工人必须证明他们能在各种艰难景况中得神的看顾,确是神所选召的工人,神负责他的生活需用。这样的人可以不看钱财的“脸色”说话,专门按神的旨意行事。但是另一方面,可能有的传道人专门奉承有钱人,在富有信徒跟前显得特别有爱心,又谦卑又温柔,对不会给他甚么好处的信徒却是另一副脸孔,这已失去神仆应有的品格,但这却是许多传道人容易跌落的陷阱!

2. 学习处在各种境遇

事实上神不会让祂所选召的仆人陷于绝境而不看顾,穷困可能只是人生中的某一阶段的经历而已!正如保罗说:“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腓四:12)可见保罗曾经处过卑贱、饥饿、缺乏,也曾处丰富、有余、饱足。世上的富足不会长久,则世上的贫穷也必不长久。富贵既如浮云,贫穷也必像烟雾,都不过是人生中片段而已。神许可祂的仆人在最实际的生活上,从各方面学习功课;不但用贫穷熬炼我们的心志,也用丰富的境遇考验我们的忠诚。

3. 主耶稣的贫穷

主耶稣生在木匠的家中,约瑟、马利亚在为婴孩的耶稣按律法行奉献礼时,是用班鸠或雏鸽献祭(路二:22-24)。那是最穷苦的人所用最廉价的燔祭牲(利五:7,一二:8)。主对那想跟从祂的人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太八:20)神的儿子在世上时所过的生活,比你我更穷苦,我们还能埋怨神对你我不好么?还要埋怨教会亏负我们,给我们的不够么?

主耶稣在迦百农时,有收丁税的来向耶稣收税,所收的数目不过每人半块钱,但主耶稣竟需要叫彼得去海边钓鱼,从鱼口得一块钱,作祂和彼得的税银。是否耶稣身上有钱,却故意装穷,要收税的人等祂,而叫彼得去钓鱼而得税银?我相信我们的主不会作这类的事。上文祂已说,为着不要绊跌这收税的人,所以叫彼得去打鱼上税。神的儿子在世上时,身上竟经常没有半块钱!让我们各人摸摸口袋,有多少钱?多少张信用卡?我们竟都比主耶稣在世的日子过得更丰足。祂真的为我们成为贫穷。

4. 使徒们的榜样

使徒们在主升天之后生活如何?他们多半也过着穷困生活。以约翰福音第二十一章第一至十四节所记载彼得与其他几个门徒再去打鱼的事为例,虽有解经家把这段经文作好的方面来解释,笔者个人认为应作退后方面解释,因 (1) 从前是撇下鱼网跟从主的,现今为甚么重拾鱼网?(2) 他们打鱼一无所获,整夜徒劳。 (3) 主显现时第一句问他们“小子有吃的没有”,可见他们确为解决生活问题而打鱼。(4) 因主的话才获得神迹性的收获。换言之,还是靠神奇妙的供给才解决生活问题。(5) 岸上主已为他们预备了饼与鱼。他们所打到的鱼属于可有可无。整个神迹显示他们靠重操旧业解决生活困难不合神旨。(6) 随后主问彼得的爱心,要他喂养主的羊,可见他有再靠打鱼维持生活的意图。但整件事显明他们生活陷于困境中。

后来耶路撒冷教会人数增加到三千、五千时,使徒们的经济状况如河?彼得对那在美门口不能行走的人说:“金银我都没有……”(徒三:6)。保罗写信给哥林多人说:“直到如今我们还是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林前四:11-13)。看来保罗处贫穷受逼迫的时日较多。这贫穷未必因没有收入,可能虽有收入,却还是给了别人,奉献为神家需用,像他对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所说的:“我这两只手,常供给我和同人的需用,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徒二○:34)

三.初代教会对传道人的供应

哥林多后书第十一章第八至九节有保罗这样一段说:“我亏负了别的教会,向他们取了工价来给你们效力。我在你们那里缺乏的时候,并没有累着你们一个人;因我所缺乏的,那从马其顿来的弟兄都补足了。我向来凡事谨守,后来也必谨守,总不至于累着你们。”注意:第八节的“教会”是多数式的。按圣经所见的马其顿教会,最熟知的是腓立比与帖撒罗尼迦,或包括其他一些更小的教会未记于圣经。按腓立比书第四章十五节至十六节,可见保罗到帖撒罗尼迦时,腓立比教会也曾一次、两次打发人供给保罗的需用,而使徒行传第十七章所明记的,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只有三个安息日,这三个安息日中他们要一次两次打发人送钱给他,则是每次所给的都必然很少,不够保罗半个月的生活,而保罗在哥林多更须织帐棚,帮助传道费用。马其顿教会对神仆的供给是出于爱心。保罗虽已离开马其顿,他们仍顾念他的需要而供给保罗。可见初期教会信徒与神仆间的关系极为亲切相爱。虽然自己没有甚么力量,仍尽他所能的在需用上顾念神仆。下文腓立比书第四章第十九节说:“我的神必照祂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这宝贵应许的最初对象是腓立比教会的信徒。他们自己所需用的并不充足,却乐意奉献。哥林多后书第八章第一至第五节提及马其顿教会如何乐捐时,也证明他们是“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甚至求保罗准他们“在供给圣徒的恩情上有分”。这是多么美善的属灵光景。

为爱主而爱弟兄,爱主的仆人,而神的仆人因爱教会而体谅他们的困境,这种和谐正是今日教会所当追求的属灵光景。教会的传道人与信徒长执之间,在钱财的关系上,能够跟上初期教会的榜样,那该是我们心灵里追求的理想目标。

真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