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研究】48. 罗马书十五章22~33节(罗门 牧师)


 

上一回在节目中我们看到保罗事奉的面面观:有保罗事奉的态度(是谦卑的:罗15:18 除了基督藉我作的那些事,我甚么都不敢提,只提他藉我言语作为,用神迹奇事的能力,并圣灵的能力,使外邦人顺服。)、保罗事奉的深度(是能改变人心的:有圣灵的能力能使外邦人降服)、保罗事奉的广度(是开荒布道:罗15:20 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

一、未来的计划(22-29节)

接下来保罗告诉罗马教会他目前的及未来的计划一共有三个要完成:第一探访罗马教会的计划(23-24节)、第二是探访耶路撒冷的计划,他要把众教会的爱心捐款送回犹太同胞那里(25-27节)、第三是往西班牙宣教的计划(28-29节)

1.探访罗马的计划(22-24节):「我因多次被拦阻,总不得到你们那里去。」(罗15:22)「被拦阻」:就是一再的被切断,或被干扰,保罗多次想要到罗马访问当地教会但是一直没有机会,是何原因造成他行程的耽搁我们不清楚,可能是其它开荒事工忙碌而无法成行[1],但是现在那里的工作告一段落了,教会也渐渐长大稳固,他说:「但如今,在这里再没有可传的地方,而且这好几年,我切心想望到士班雅去的时候,可以到你们那里。」(罗15:23),在保罗的心目中罗马教会只是保罗往更远宣教计划的中途站。士班雅就是今天的西班牙,是欧洲的最西部,保罗长期的心愿就是想往西班牙去作宣教的工作,因为这是当时所知世界的尽头,这也是完成主的大使命的行动。保罗切心盼望能经过罗马然后蒙教会送行(propevmpw指「随行护送、一路上帮忙,或安排交通工具帮某人旅行」的意思[2]),「盼望从你们那里经过,得见你们,先与你们彼此交往,心里稍微满足,然后蒙你们送行。」(罗15:24),我们从使徒行传21-28章知道保罗写完罗马书以后的确带着捐款回耶路撒冷去,但不久就被逮捕了,期间至少相隔二年四个月的时间才抵达罗马。往罗马去的这趟路其实是非常不平顺的,因为这期间有两年囚禁在该撒利亚,四个月是行海路的危险。

2.探访耶路撒冷的计划(25-27节):现在保罗往耶路撒冷送外邦的捐款给耶路撒冷的基督徒穷人,这也是外邦人得到犹太人属灵的好处,而回报犹太人的一种方式(这种捐款被保罗比喻成就像还犹太人的债,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约4:22),因此外邦人当以报恩还债的心来感激他们,所以历史上所谓反犹太思想[3]anti-Semitism是错误的;特别是当时的犹太人受到饥荒的灾害,许多人变得更穷困)。有几个地区的教会包括「马其顿和亚该亚」:参与捐资(koinwniva),除了这两个省份的教会之外,还有加拉太人(亚西亚)也参与在这个乐捐的行列里(见林前16:1)。

我们看见保罗在许多外邦教会进行募款乐捐的动机,除了刚才我们所说的是为了回馈犹太人福音的债以外,还有另外两个:那就是

  • 保罗要拉近两个族群的合一,透过外邦教会爱心的行动,可以让犹太基督徒更接纳外邦人。我们知道犹太人要接纳外邦人是不容易的,因为外邦人在他们认为是不洁净的民族,但是现在因着福音,犹太人与外邦人能合而为一。「这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借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弗3:6)而合一的表现就是爱的行动,「因为办这供给的事,不但补圣徒的缺乏,而且叫许多人越发感谢神。他们从这供给的事上得了凭据,知道你们承认基督顺服他的福音,多多的捐钱(原文为团契)给他们和众人,便将荣耀归与神。他们也因神极大的恩赐显在你们心里,就切切的想念你们,为你们祈祷。」(林后9:12-14)犹太人从排斥外人到因着福音接纳他们,进一步因着外邦教会的爱心行动犹太人不仅接纳而且开始想念他们,甚至为外邦教会祷告!这是一个奇妙的转变,因为从约拿书的记载我们知道约拿是非常不甘愿亚述人得救的,更何况为他们祷告。当犹太人开始为外邦人祷告的时候,岂不就应验了上帝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创22:18),出19:6:「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
  • 最后保罗为何要外邦教会捐款给他那些穷困的犹太同胞呢?有人认为这样的爱心行动可以促成更多的犹太人归主。从罗马书第九、十、十一这三章我们看见保罗时常为他的同胞哀伤(罗九1-3),因为他们不信,所以保罗期待透过外邦教会对犹太人的关怀,或者可以促成犹太同胞的归主。不过我们从使徒行传看见这样的果效似乎很有限(徒廿一27-30),虽是如此保罗毕竟已尽了他的心意,至于那结果只能交给上帝去处理了。从保罗的爱心行动我们可以学习哪些功课呢?你在教会,曾否为其他肢体在物质上的缺乏而奉献金钱?曾否为宣教士的旅费乐意奉献?你奉献的心态是出于责任,还是出于谢恩?给人帮助的价值是使我们记得我们不只是本地教会的一份子,我们是属于全世界的教会。

3.探访西班牙的计划(28-29节):「等我办完了这事,把这善果向他们交付明白,我就要路过你们那里,往士班雅去。我也晓得去的时候,必带着基督丰盛的恩典而去。」(罗15:28-29)保罗表明在耶路撒冷的工作结束后,他就要计划经罗马到西班牙去,而且会带基督丰盛的恩典同去,什么是「基督丰盛的恩典」(原文作基督满溢的祝福),按照罗马书的上下文来看可分成两点来说明:

  • 指恩赐方面的分享:「因为我切切的想见你们,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坚固。」(罗1:11)保罗要带给他们许多恩赐上的礼物,这些礼物可以坚固他们的信仰,因为恩赐是用来造就教会的,如智慧的言语、知识的言语、信心的恩赐、医病的恩赐、行异能、作先知、辨别诸灵、说方言、翻译方言等。
  • 指上帝同在的安慰:使徒保罗就像是基督的代表,建立教会、坚固教会、安慰教会「这样,我在你们中间,因你与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罗1:12)这里的同得安慰就是一起得到鼓励的意思,上帝透过保罗去鼓励人安慰人,同样上帝也要透过我们去鼓励人与安慰人并且与人分享福音的好处。

二、祷告上同工(30-33)

保罗表明他奉召传福音给外邦人,如今东方的福音工作已告一段落,只待将众教会的捐项送到耶路撒冷,他便要转往西方的西班牙传福音(按保罗其他的书信来看,他往士班雅去的计划,终究没有实现),这是完成多年的心愿,但要先去拜访罗马,保罗知道一切的计划若不经祷告都将成为泡影,他期待罗马教会借着祷告与他一起参与去完成这些福音的计划。「弟兄们,我借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又借着圣灵的爱,劝你们与我一同竭力,为我祈求神。」(罗15:30)保罗邀请读者与他一起在祷告的事情上竭力(struggle奋斗、挣扎),为他代祷(Intercession),真实的祷告是一件费力的工作,一方面我们要对属灵气的黑暗权势交战,另一方面我们要对自己肉体的私欲争战。

保罗要他们祷告哪些事情呢?有三件事情需要他们的特别代祷「叫我脱离在犹太不顺从的人,也叫我为耶路撒冷所办的捐项可蒙圣徒悦纳,并叫我顺着神的旨意,欢欢喜喜的到你们那里,与你们同得安息。」(罗15:31-32),这里出现三次的「叫我」,是表明祷告的目的1.使保罗脱离犹太不顺从的人。2.为所办的捐款事项能蒙圣徒所悦纳祷告。3.可以依神的旨意到罗马去而且是欢欢喜喜的,与罗马基督徒心灵同享安息。这三个祷告,上帝是否成就呢?当然成就!只是成就的方式不是按着人的方式来成就,首先是上帝有否就保罗脱离犹太那些不顺从的人的手呢?有的,因为从徒廿一31、廿二24我们看见千夫长两次解救保罗脱离犹太人的手,另一次是保罗的外甥听说有四十个人计划暗杀保罗就把这计谋告诉千夫长,千夫长就特别派兵保护保罗(徒廿三12-24),上帝确实保守保罗脱离死亡的威胁。其次第二个祷告是希望外邦教会的捐款可蒙圣徒悦纳,这项祷告也成就了,因为保罗到耶路撒冷后向众圣徒报告「神用他传教,在外邦人中间所行之事,一一的述说了。」(徒21:19),一一的述说就是「一件一件的报告」,这当然包括外邦众教会爱心捐款的事情,而且还有外邦信徒以弗所人特罗非摩同行(徒廿一29),他们就为保罗的事奉「荣耀归与神」(徒廿一20),最后的祷告是保罗是否按着神的旨意欢欢喜喜的到罗马呢?他希望总是顺着上帝的旨意,也就是不顺着自己的意思、不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不照自己的意思,能够照上帝的旨意去,然后在我们服事的时候,在艰难的服事里面,我们能够一同有安息(安息指身心灵上的释放与休息)。

虽然从使徒行传我们看见保罗最后去罗马的过程是非常曲折的,这个过程他曾向两位巡抚(腓力斯、非斯都)作过见证(徒廿四、廿五)、也在一位地方的君王亚基帕面前作见证(徒廿六)、向同一艘船上的275人作见证、向米利大岛屿上的土著作见证,这一路保罗按着神的旨意不断为信仰作见证,即便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罗5:3),最后才来到罗马,并且受到当地教会的热烈欢迎「那里的弟兄们一听见我们的信息就出来,到亚比乌巿和三馆地方迎接我们。保罗见了他们,就感谢神,放心壮胆。」(徒28:15),并且我们也看见保罗在罗马城也住了两年之久,凡来见他的人,他全都接待他们,是的!我们看见保罗的三个祷告上帝都一一成就了,上帝真的是听祷告的上帝!

「愿赐平安的神常和你们众人同在。阿们!」(罗15:33)平安在圣经里面有三层含意:是与上帝和好的状态、是与自我心灵和谐的状态、也与其他人和平共处的状态,保罗恳切期望上帝与罗马的弟兄姊妹同在,这位赐平安的上帝也与保罗同在前往耶路撒冷,面对各种威胁。一个在内心里有上帝平安的人能毫不恐惧面对人生一切危险,今天我们读罗马书也共同的分享这样的祝福,就是平安与信靠主的人同在。平安是从上帝那里来的;世界不会给人平安,因为世界的变量太多,平安的基础是建立在永不改变的上帝身上,而远离上帝只会给人痛苦和紧张,因为这平安是上帝付出极大的代价为我们换来的,就是耶稣基督成为赎罪的牺牲,以免除世人的罪孽。神乐意赐给我们信靠祂的人平安!


[1] 参斯托得着,519页。

[2] 参凌纳格着,《新约希腊文精华》,509页。

[3] 历史上反犹思想:意大利米兰主教安波罗修(A.D.400)的见解认为﹐犹太人会堂的焚毁是不该受到任何处分的。这就是教会在获得了权力之后,煽动反闪族主义的一个范例。另外一个拉丁教父特土良(A.D.160-220)也曾著书反对犹太人。四世纪时,教会指控他们是谋害上帝者(将耶稣钉十字架一事),敦促立法隔离及贬抑其地位,中世纪时的欧洲,基督教会权倾一时,仍然无法使犹太人改变其信仰。于是便透过立法,剥夺他们的公民身分与权利,禁止犹太人担任公职和军职;禁止加入民间社团和职业团体;更不准拥有土地。参大美百科全书。

真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