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03. 大卫在希伯仑做犹大王(庄亚伦 牧师)


 

大卫在希伯仑做犹大王

扫罗的死亡,让大卫知道他没有必要再继续留在洗革拉了,他也不想继续做非利士人的家臣,他的心中一定有一些想法了,但是他与扫罗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会寻求神的带领,神的指示。

 

二章1~4节

此后,大卫问耶和华说:「我上犹大的一个城去可以吗?」耶和华说:「可以。」大卫说:「我上那一个城去呢?」耶和华说:「上希伯仑去。」于是大卫和他的两个妻,一个是耶斯列人亚希暖,一个是作过迦密人拿八妻的亚比该都上那里去了。大卫也将跟随他的人和他们各人的眷属一同带上去,住在希伯仑的城邑中。犹大人来到希伯仑,在那里膏大卫作犹大家的王。

 

一、大卫迁往希伯仑 (二1~7)

「这事以后」(二1),就是第一章所描述,知道扫罗死讯之后,大卫知道他可以平安回以色列了,再也没有人会追杀他,踏上作王的路已为他展开了。他要回犹大的想法也是合理的,他在位置上离犹大的领土很近,而犹大支派也是他所属支派,他也最近才刚刚与「他朋友犹大的长老」接触过(撒上三十26),预料他们可能会欢迎他回老家。另外,因为他和两位妻子原是来自犹大,并且他也一直小心翼翼地和犹大各城的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大卫希望能确定自己走在神的旨意中,便求问神他生命何去何从,他是否仍然留在非利士地,或者他可以回到犹大的地方。他可能请带着以弗得的祭司亚比亚他(撒上二十三9)为他用乌陵、土明求问神,即是用抽签方式取得可以或不可以的答案。他先知道自己可以回犹大去,然后再问该定居在哪里。他大抵是提出城镇的名字,再取得可以或不可以的回复,或许他先提出希伯仑,因为那里是犹大政治和地理的中心。总而言之,他受指示往那里去。

KJV跟随希伯来文圣经,说他们往「希伯仑的城镇里」(二3),毫无疑问,这些城镇是指着希伯仑附近附属地区的村落,大卫一行六百人,他们的家庭(至少恐怕也有一千五百人),牲口一定令希伯仑的城镇不胜负荷,有些版本把它改作「希伯仑城」未免不大明智了。希伯仑是巴勒斯坦最高的城镇,离海拔3,040尺。它位于耶路撒冷西南面十九里,是从耶路撒冷往别是巴的主要通道。

不久之后,「犹大人」(二4)即是作代表的长老,请求大卫作他们支派的王,大卫接受了。真正的膏立仪式(二4)应是由祭司亚比亚他执行的。这次公开仪式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撒母耳从前的膏立是私下做的,那次膏立有多大影响也不得而知。

 

二章4~7节

有人告诉大卫说:「葬埋扫罗的是基列雅比人。」大卫就差人去见基列雅比人,对他们说:「你们厚待你们的主扫罗,将他葬埋。愿耶和华赐福与你们!你们既行了这事,愿耶和华以慈爱诚实待你们,我也要为此厚待你们。现在你们的主扫罗死了,犹大家已经膏我作他们的王,所以你们要刚强奋勇。」

 

大卫登位之初,他非常关心扫罗以及他的众子有没有得到好好的葬礼,他听见说基列雅比人英勇拯救扫罗及约拿单尸首的事(撒上三十一11~13),便差派使者对他们的仁慈表示谢意。但这消息有部份包含了政治因素,他知道他们的英勇当然也希望基列雅比人可以对他忠心。大卫应许要「善待他们」(二6),正如神和扫罗从前待他们一样。他又劝勉他们要继续表现作战的勇气,并乘机知会他们,自己已在犹大登基作王了。大卫旨在向他们暗示,要他们把对扫罗的坚贞转移到他身上。

非利士人极可能看不到大卫贵为犹大领袖的即时威胁。他们可能仍然视他为附庸国首领,他亦继续承认非利士的宗主地位。如果真是这样,他们可以说是控制了约旦西面整个巴勒斯坦了。因为那时候,以色列其余支派当中,并没有可以抵抗他们的军事力量。

 

二章8~11节

扫罗的元帅尼珥的儿子押尼珥,曾将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带过河,到玛哈念,立他作王,治理基列、亚书利、耶斯列、以法莲、便雅悯,和以色列众人。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登基的时候年四十岁,作以色列王二年;惟独犹大家归从大卫。大卫在希伯仑作犹大家的王,共七年零六个月。

 

二、与以色列国的斗争 (二8~三1)

然而扫罗军中司令押尼珥却似乎得以慢慢拉拢以色列北面的支派,反对非利士人。经过五年坐王位真空的时期,押尼珥以为他有能力把扫罗留下的儿子推上王位,押尼珥是扫罗的堂弟也是扫罗军队的元帅(撒上十四50)。这是根据大卫在希伯仑统治七年半,伊施波设在四十岁的时候于玛哈念登基统治二年的说法下所作出的结论,伊施波设的三个哥哥都在战场上死了。大卫在伊施波设统治末年才取得整个以色列的认同,让他作王。在这之前,以色列必定经过了一段没有王的重整期(二10~ 11)。他们在那段日子不愿承认大卫,可能是因为他和非利士人有连系,以色列人也不一定知道几年前,其实撒母耳早已膏抹他接续扫罗做王。

中央政府的势力总算重新建立起来,押尼珥带着扫罗的幼子伊施波设,在约旦东面,雅博河南面的玛哈念让他作王。这表示在老家便雅悯恢复旧都还不很安全。伊施波设的势力延伸至基列(玛哈念所在地),北面的亚设支派,耶斯列谷一带以及以法莲、便雅悯的高地,差不多至耶路撒冷南面的尽头。伊施波设原名伊施巴力(代上八33,九39),其意为「巴力的人」,后来因为一般有「巴力」出现的名字都以波设(羞耻)代替,他亦改名为伊施波设(羞耻的人)。

真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