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1~4节
扫罗登基年四十岁。作以色列王二年的时候,就从以色列中拣选了三千人。二千跟随扫罗在密抹、和伯特利山。一千跟随约拿单在便雅悯的基比亚,其余的人,扫罗都打发各回各家去了。约拿单攻击迦巴非利士人的防营,非利士人听见了。扫罗就在遍地吹角,意思说,要使希伯来人听见。以色列众人听见扫罗攻击非利士人的防营。又听见以色列人为非利士人所憎恶,就跟随扫罗聚集在吉甲。
四、战胜非利士人 (十三1~十四52)
扫罗登基过后,接掌了撒母耳交付给他的政权。这位新任的君王固然得履行他自少训练要完成的任务,把子民从非利士人手中救出来(撒上九16)。作者马上开始描述以色列人和他们宿敌之间的对垒了。事实上这期间可能已过了许多年,从十二章末了到十三章之间可能过了好多年,因为约拿单扫罗的儿子,就是在这时候长大成人的。圣经里的历史常常都是被简化了的。
第十三章一节的开场白很难决定真伪。七十士译本把它完全删除了。KJV根据希伯来文圣经就把这一句视为扫罗即位那年发生了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的事情,而以后的事就发生在第二年。另一个由亚历山大的俄利根(公元三世纪)编订的六种译文对照的版本中写着「扫罗登基时_____岁,他统治了以色列______年」。采纳这说法的人在空白位置上该填上的数字却有分歧。根据使徒行传十三章二十一节和约瑟夫的意见,扫罗统治了四十年。第一世纪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上古犹太史》6.14.9)曾经写过,扫罗在撒母耳离世前统治了十八年,之后又统治了二十二年。
无论如何,第十三章都清楚记述了扫罗在位初期对付非利士人的军事预备及行动。扫罗做王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建立一支由精选的战士组成的常备军,要透过他们的专业能力,不仅要保护他们所建立的国度,也要让人看见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君王制度的国家。扫罗挑选了三千精兵来作为「宫廷侍卫」,是军队的核心成员。其中的一千人与扫罗驻守在耶路撒冷东北面九里的密抹,另外一千人受命驻守约在耶路撒冷以北十一里的伯特利;而剩下的一千人便驻守在耶路撒冷以北三里的基比亚,由约拿单统领。其余的以色列人,也就是各族各派的勇士们,扫罗都让他们回家,平时大概不需要养那么多的军人,所以大部分的军人叫他们回家。以色列国家到现在还是一样,平时保留少部分的军人,遇到紧急救招募回预备兵,无论男女几乎人人皆兵。
第3节说「约拿单攻击迦巴、非利士人的防营,非利士人听见了。扫罗就在遍地吹角,意思说,要使希伯来人听见。」约拿单打败了非利士人在迦巴的防营,因而触发了一场危机,可能以色列人要面对更大型的战争,扫罗的目的是要把那些回家的军兵,借着吹号的声音要把他们召回来参战。这里提到这个号角的声音是要让希伯来人可以听见,是指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子孙,要鼓励他们都回来预备战争。吉甲是扫罗被立为王的地方,以色列人听到号角的声音,都聚集来到这里要与扫罗王一起去征战。
十三章5~7节
非利士人聚集要与以色列人争战。有车三万辆,马兵六千,步兵像海边的萨那样多,就上来在伯亚文东边的密抹安营。以色列百姓见自己危急窘迫,就藏在山洞、丛林、石穴、隐密处、和坑中。有些希伯来人过了约但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扫罗还是在吉甲,百姓都战战兢兢的跟随他。
撒母耳记上十章五节提到在耶路撒冷东北约六里,便雅悯支派的腹地基比亚神的山上,有非利士人出现。约拿单就是要去歼灭他们,只是他实质上作过甚么却不得而知了。这里一般译作「驻军」(十三3)的词语,意思可以指驻军,可以指驻营的军官,甚至可以指一些非利士人的文物。攻击三者中的任何一项,都得与非利士人抗衡,同时,也成了以色列人要摆脱非利士人困厄的警号。在十一章记载扫罗曾经带领以色列人击败了亚扪人,过了好多年以后,现在面临一个大的难题,就是非利士人大军压阵,以色列人除非同心合意面对战争,否则他这个国王就被击垮了。
扫罗于是把所有以色列人聚集在吉甲,非利士人也开始武装起来。这里说及非利士人军队的阵容,特别是战车的数目时,似乎十分夸张。旧约在誊抄数字时常常都会出现这个问题。有些文本在这里写上有战车三千辆,但是这个数目仍然太大;所罗门军事建设凡多,也不过是一干四百辆战车而已(王上十26)。总之,非利士人军队阵容鼎盛,以色列绝对不是他们对手就是了,那些人出去加入扫罗军队的时候,其余的人都已吓得半死,不少人把自己藏起来,其他的都逃到约但东岸去了。「以色列百姓见自己危急窘迫,就藏在山洞、丛林、石穴、隐密处,和坑中。有些希伯来人过了约但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扫罗还是在吉甲,百姓都战战兢兢的跟随他。」(十三6、7)许多以色列人害怕非利士人是很正常的事,因为非利士人是他们的宿敌,非利士人还曾经把约柜掳去了,所以当以色列人知道非利士人又多如海边的沙,他们都下破胆有许多人赶快逃命。但是扫罗还是在吉甲,他被立为王的地方,他不能坐视不管自己先跑,对他的领导力也是一大考验,百姓都在注意看他,虽然还有一些跟随他的人没有逃走,但是他们还是战战竞竞的跟随他。我相信扫罗身上背负很大的压力,以色列民要看他们的君王是如何带领他们经过这一次的危险。
十三章8~15节
扫罗照着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日。撒母耳还没有来到吉甲,百姓也离开扫罗散去了。扫罗说,把燔祭和平安祭带到我这里来。扫罗就献上燔祭。刚献完燔祭,撒母耳就到了。扫罗出去迎接他要问他好。撒母耳说,你作的是甚么事呢。扫罗说,因为我见百姓离开我散去,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来到,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抹。所以我心里说,恐怕我没有祷告耶和华,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击我,我就勉强献上燔祭。撒母耳对扫罗说,你作了胡涂事了,没有遵守耶和华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华必在以色列中坚立你的王位,直到永远。现在你的王位必不长久。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为你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你的。撒母耳就起来,从吉甲上到便雅悯的基比亚。扫罗数点跟随他的,约有六百人。
不知道在吉甲加入扫罗军队的人数到底有多少,不过,他们都害怕,且士气低落,有许多人逃跑,有的人躲到山洞、丛林、石穴、隐密处,和坑中。撒母耳曾指示过要等候他(撒上十8),但是这个地方可能已经过好多年,因此,可能是撒母耳跟他有一个约定,就是若有紧急状况的时候,通知了撒母耳他大概可以七天的时间赶到。扫罗便在那里等了七天。这时候,非利士人已进占了扫罗在密抹的基地,并且在那里汇集成一支强大的军队。扫罗的征兵计划,慢慢冷却下来,他开始消沉了,因为许多以色列人跟扫罗一起等撒母耳,因为撒母耳还没有来,他们有许多人都散去了。他以为撒母耳不来,便决定由自己献祭,准备出战,对扫罗而言,这一场战争非得打赢不可,就好像是他的王座保卫战,百姓渐渐散掉他当然会紧张,所以不得不就自己去献祭了。他刚献过祭,撒母耳便到达了,他斥责扫罗不顺服,没有信心。撒母耳为什么事情耽搁了我们不知道,但是,我相信这有神的旨意在里面。扫罗是君王不是祭司,他不应该去做越份的事情,扫罗献完祭撒母耳就到了,扫罗把这个责任推到撒母耳的身上,一、百姓离他而去。二、撒母耳没有照所约定的时间来。三、看到敌人如同海边的沙他就害怕了。扫罗缺乏信心才是危机的时刻,因此,他受到神的责备,也听到撒母耳判定他的王朝必不长久。
十三节说:『你作了胡涂事了,没有遵守耶和华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华必在以色列中坚立你的王位,直到永远。现在你的王位必不长久。』显然神早已吩咐他了,他的职责是做以色列人的国王,他不是祭司不应该做祭司的工作。
神要选一个「合他心意」的王(十三14),所谓合他心意就是不要操之过及,虽然扫罗是君王,但是他还是要听命顺服神,如果他不顺服神,神当然可以用别人来代替他。那人最终证实为大卫。从往后发生的事情看来,神这次的审判并没有拒绝让扫罗得到重大的胜利。撒母耳的离去,象征他与扫罗之间已经决裂,扫罗被弃绝了,得不着任何指引打败非利士人,祭物的献上只完成了一半,也就让他自行其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