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门徒就是一个工人,也是一个忠心的事奉者。无论门徒的恩赐是什么,他的特别呼召又是什么,有一样事奉,是他必须参与,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推辞的,这就是使万民做主门徒的事奉!因此,在门徒训练的过程中,训练者必须传递出布道的异象,令受训者拥有福音的异象,在自己的一生实践大使命、领人归主、造就门徒。当信徒们领悟到自己是个事奉者后,为了能担当事奉,就要了解如下五个因素:
一、圣经的教会观:教会是耶稣基督的身体,是耶稣在地上的代表,对基督徒而言,最具有挑战的不是我们教会作了什么事,乃是我如何成为教会身体的一部分,而完成这个部分的功能。圣经表示信徒与教会的关系是「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或作:全)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弗二20~22)信徒本身就是教会的一部分。因此要了解信徒的事奉,就要先了解教会的事奉。教会的基本要素乃是敬拜与团契交通,有直向的关系,也有横向的关系。因为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生命的有机体,那就得承担主耶稣在地上时所作的事工。读马太福音四章23节:「耶稣走遍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训人,传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从这节经文看见耶稣在地上所行的三种事工。1)教训:教训就是教导、教育、培训和装备信徒,后来使徒也看重这个工作,「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徒二42),2)传福音:就是把神救万人的心意宣讲出来,凡相信的人就可以得着,启示是渐进式的,无论神的启示有多少,只要人一听见就领受,救恩的作用就在他的心中运作起来,3)医治:属社会服务、关怀人的苦难,今日人类照样有身体的疾病、心理的疾病都需要耶稣大能的医治,当然上帝也会透过医生来医治我们的身体,无论哪一种都需要用信心来接受,一切事奉要由基督的身体(教会)开始。事奉要透过每个信徒,然后传到教会以外的人。所以当信徒聚集在一起时,教会要担当这个使命;当信徒分散时,各人在世上要担当小教会的角色。教会当在社会各层面去影响人,这是门徒训练的终极理想,在各行各业中,成为耶稣的见证人,教会不是象牙塔、教会不是修道院、教会更不是自我封闭的团体。
二、圣经的信徒观:我们常听见“我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信徒而已”。乍听之下好像是很谦卑的说法,但这句话意味着他还不了解主的使命是甚么。圣经说所有基督徒都是事奉者,信徒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只是到教会做礼拜,或为牧者们所事奉的对象而已,而是每位信徒都是事奉的主体。那么,什么叫做信徒的事奉呢?
- 基督徒不是钓鱼竿的要作得人的——渔夫(太四19)。
- 基督徒不是失了味的盐,而是「世上的盐」(太五13)
- 基督徒不是将残的灯火,而是「世上的光」(太五14)
教会若是与邻舍过于隔离或疏离,只注意自己内部的服事或活动,就不能把福音传开。现今有些教会自绝于外面世界与人群脱离关系,这并不是圣经所要的光景。圣经要我们基督徒留在世界上作光作盐,圣经要教会像耶稣一样,在这个无知、不洁及罪恶的世界上,不论在都市或在乡村,都要道成肉身。道成肉身的「道」就是生命,「肉身」就是生活,主耶稣的生命与生活是一致的,人就是话,话就是人,主耶稣的人就是一篇活的道。每位门徒也应当如此,「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道成肉身的目的是为住在人中间,是满有恩典与真理的住在人们中间,而且别人也可以从他身上看见荣光(荣耀dovxa,glory),我们的一生也当如此「道成肉身」,生命受道的掌管,生活受道的约束,言行一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义正词缓、理直气和,按正意分解真理作无愧工人。
三、圣经的恩赐观:神命令我们事奉并赐下各样恩赐给我们.一方面我们不可把这些恩赐当成可自夸的,另一方面,也不可把领受的恩赐闲置不用。因为恩赐就是为了事奉而神把它赐给我们的,恩赐也是为了神的荣耀而赐给我们的,恩赐是用来服事神和人,因此在服事当中会更加发掘恩赐,所以应该鼓励受训者多与别人交往、多服事人,就越能发掘到自己恩赐的所在。恩赐也是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或是在自己最具信心的事情上,恩赐是神的赐予,但神也会根据人的各项情况赐予恩赐,所以受训者可以从自己的兴趣或较有把握和有信心做好的事情上着手,就能慢慢发掘自己的恩赐。但有些时候我们自以为有某种恩赐,实际上却没有,这时肢体真诚的意见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合宜的运用恩赐,也可以使我们避免误用恩赐。最后;不能以没有恩赐就推卸当尽的服事责任,以传福音为例,你和我都可能没有这方面的恩赐,但神却命令我们为神作见证,神的命令不会因为我们缺乏恩赐而作废,相反的,只要我们有「肯」的心志,神一定「能」帮助我们完成当尽的服事责任。主耶稣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太四19),在圣经中跟随主就是作门徒的意思,要作主耶稣基督的圣工,就必须与他有深入的交通并跟从他。只有那些跟从耶稣基督、顺服他的人,才能作他的事。“若说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是把圣经还给信徒,那么将来的属灵改革就是把事奉还给信徒了。”一旦我们受了洗,以后不管有否被按立为牧师,都已注定是事奉者了。最重要的是要明了我们所得恩赐的独特性,并要善加使用此特性。透过这样的看见,我们就不会随意批评那些与我们恩赐相似的人,而且也能充分了解那些与我们不同恩赐的人了。因为我们恩赐的独特性,也同时是我们恩赐的有限性。
四、圣经的训练观:要承担事奉的责任,就需要属灵的恩赐。然而有恩赐,却没有接受适当的门徒训练,恩赐的应用就容易出状况,因此为让恩赐能用于事奉而结出果子,就需要作门徒训练的工作了。教会安排人担任重要的职份,却没有事先加以训练,这是不对的。要事奉神的人必须慎重地作适当的准备。依照各人恩赐的不同施行训练,这是为教会事奉所作最适当的准备了。「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并给他们权柄赶鬼。」(可三13~15)这节经文告诉我们耶稣的训练观:1)呼召、拣选,2)常和他们同在,3)差遣出去传福音。同样地一般信徒要接受训练的领域也有很多:灵修生活的训练、个人布道的训练、栽培跟进的训练、协谈辅导的训练。
五、圣经的世界观:信徒为了担当事奉,先要正确地了解事奉工场。许多基督徒以为事奉工场仅限于教会里面。但事实上,我们事奉的工场就是这世界。我们的生活、工作、家庭等领域都是事奉的工场。另外很多信徒以为事奉的工场只限于自己的地区或国家。其实我们事奉的工场乃是全世界直到地极(徒一8)。有如此宽阔的世界观时,才能正确地承担事奉的任务。无论在何处或在任何领域,福音都应被传开,基督的名都应被彰显。从周一到周六我们都可以为每件平凡的事情向神献上赞美。当所作的工作、人际彼此的互动、与神有良好的关系时,那就是活的敬拜。福音要传到世界各地。尤其现今世界已变成了一个地球 “村”,所以更加需要把全世界当作自己事奉工场的信徒。
门徒与动力的教会
有动力的教会,包括动感与活力,这教会是有行动力的,这教会也是充满朝气。要形成一个有动力的教会,有两个条件是必须存在的:一个是教会的合一性,另一个是教会的多元性。教会有合一性,表示这个教会是属于主耶稣的教会,教会有多元性,表示这个教会是健康的教会。保罗用人的身体作比喻,来说明一个教会的特质:合一里面有多元,多元里面有合一。
一、教会的合一性:
基督徒之间的关系有如身体有不同的肢体一样,既分工又合一,因此就需要恩赐的合一性,「身子原不是一个肢体,乃是许多肢体。设若脚说:我不是手,所以不属乎身子;他不能因此就不属乎身子。设若耳说:我不是眼,所以不属乎身子;他也不能因此就不属乎身子。」(林前十二14~16)各种肢体不能因为不是某种肢体就不属于身子。保罗用人的身体作比喻,说明拥有不同恩赐的信徒彼此的关系,脚需要手、耳需要眼,全身互相配搭,才是一个健康的人、健康的教会。肢体共同属于一个身子,每个肢体不能说自己不需要对方。保罗提醒或许有些人自以为拥有较多的恩赐,便看不起比较没有恩赐的人,保罗在此澄清:不能因为功用的低微或不同就可以被舍去或忽略。另一可能是哥林多教会某些基督徒觉得自己不够有恩赐,所以以为自己不是基督身体的一部份,甚至怀疑自己的得救和在教会中的定位。而保罗在此特别声明,不论是自己的看法如何,不同恩赐的基督徒还是属于同一个基督的身体,肢体共同属于一个身子,每个肢体不能说自己不需要对方,不能因为功用的低微(软弱的、不体面、不俊美、缺欠的)或不同就可以被舍去或忽略,肢体彼此需要,不能自我隔绝。
- 真实的记号:教会要合一而非统一,合一是出于爱,统一是出于律法,「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十三35),合一是教会的记号,音乐不是教会的记号、小区服务不是教会的记号,招牌更不是教会的记号(但不是说这些不重要,因为教会若合一,这些工作才能发挥效果),我们都属于一个基督的身体,而身体又有不同的肢体,既分工又合一。让我们用现代的口语来重新诠释爱的真谛篇的解读(林前十三4~8):爱如海绵般能忍受冲击而不马上反击,爱让人心灵里感受到温度,爱看到别人好、别人成功而为他高兴,却不忌妒到想夺取,看到别人的不足为他鼓励,而不炫耀自我吹嘘。5.爱光明磊落,经得起任何检验,爱看到好处先想到别人,爱不说伤害人的话,不加罪恶感给别人,爱是记得别人的优点,而忘记别人的缺点。6.爱对不正的事没有丝毫动心,对正确的道路却有十分的向往。7.爱对任何事都去欣赏,爱对任何事都有信心,爱对任何事都是积极,爱对任何事都能谅解。8.爱是建立生命共同的语言而传说到永远。
- 共有的经历:因为我们已「从一位圣灵受洗」这表明我们共有重生的来源与经历,只要是真基督徒,就已经由圣灵受过洗了,这是一个彼此联合并互为肢体的洗礼,所以基督徒已有新生命的诞生、「圣灵的内住」或者「表明接受耶稣为救主的洗礼」,那这样就必须加入基督的身体。「饮于一位圣灵」,表示「圣灵也成为我们丰富的供应」。
二、教会的多元性:
「眼不能对手说:「我用不着你;」头也不能对脚说:「我用不着你。」不但如此,身上肢体人以为软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体,我们看为不体面的,越发给他加上体面;不俊美的,越发得着俊美。我们俊美的肢体,自然用不着装饰;但神配搭这身子,把加倍的体面给那有缺欠的肢体,免得身上分门别类,总要肢体彼此相顾。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林前十二21~26)
- 互相照顾:我们照顾软弱和不体面的肢体,神也这样加倍照顾有缺欠的肢体。目标是希望肢体之间能够彼此相顾,而避免分门别类或互相排斥(21),乃要彼此配搭(调和),互相照顾,有苦同当,有乐同享(26)。
- 同甘共苦:在人身上,只要有一个肢体受苦,就是身体受苦,就是所有的肢体受苦,得荣耀也是如此。而基督徒的集合就是基督的身体,每个基督徒都是其上的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