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失去了平衡,在紧凑的工作压力下,我缺少祷告的时间,我很少花时间和家人在一起,我甚至无法满足会友的期待,我简直快要发疯了!」这是许多现代传道人的写照。
「耗尽」一词是现代心理学的名词,并非出于《圣经》,是指身体的精力、心理的活力和灵命的动力消耗到尽头之意,是生活压力过度所导致的身体与精神出状况。这观念在英语来说是非常清楚--「burnout」,就是像蜡烛被烧尽一样。当一个人面对过于他所能承担的精神压力,面临心理与心灵的崩溃,他便进入「耗尽」的状态。
一般来说,任何生活及精神的压力都可以导致这种情况,但又视个人不同承载压力的能力,故此「耗尽」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情况与人身上。这些压力包括工作、经济和其他生活的要求。在教会的情况下,压力可能来自不适量的事奉要求。教会本应是信徒抒解压力的地方,但对热心侍主的基督徒来说,教会往往成为他们承受压力的地方!故此「耗尽」的问题不一定是灵性不好的信徒有的问题,反而是灵性不错的信徒的困扰。一些爱主的信徒及传道人亦因身兼百职而面临「耗尽」之危机!
心理学家对「耗尽」的解释
「耗尽」(burnout)一词原是美国纽约(NewYork,U.S.A.)心理学家赫伯持.弗罗伊登伯杰(HerbertJ.Freudenberger)博士所创造,是指一种疲乏、受挫、沮丧的光景,是因为某些努力、生活方式或人际关系未能达至期盼所导致。它是基于某些好意得不到满足,很多时是因为有不现实的目标,以至在努力实践目标时用尽一切精力。「耗尽」的病征往往是在不知不觉的过程出现,先是情绪及身体的疲累,渐渐进入疏离、愤世嫉俗、不耐烦、消极、莫不关心等心态。同一个人可能以前是最兴奋充满活力,现在却进入无穷的抑郁。导致这种病态至少有三种因素—
- 角色冲突:例如同一个人要负起教会执事、父亲、丈夫和职业上的岗位等。
- 角色过重:例如一个好姊妹不断「来者不拒」地去关心别人,承受过重的事奉,例如我认识一位姊妹,她平时必须工作,回到家又必须照顾家人,教会又有事奉工作,长期下来造成她的腰酸背痛,传道人知道她的压力,就暂时免除她在教会的事奉,使她好好休息一阵子。
- 角色模糊:例如一个传道人在教会像「超人」一般凡事都参与,不清楚自己应有的角色。换言之,当一个人超越了他应有的上限(limit),就很容易陷入「耗尽」的危机。
基督教信仰中最重要的一条诫命就是「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申六4-5;参太二十二37;可十二30)因此有人针对这个「尽」字,而把这节经文意译作「事奉到至死方休才可」!难怪今天有许多基督徒对自己的事奉感到疲倦。
但「事奉到至死方休」,是不是合乎《圣经》的观念呢?神有没有命令我们这样拼命呢?一个事奉神的人如何才知道自己的事奉合乎中道,的确蒙神喜悦呢?我们如何能在服事到至死方休和保持身、心、灵健康之间,取得平衡呢?
有一位心理医生说得很好:「撒但若不能把奉献了的基督徒导入各种歧途中:如错误的教义、缺乏平衡的生活、崇拜物质主义、懒惰、邪情私欲,或其他明显的罪恶,牠最后的绝招就是叫基督徒为神的工作疲于奔命、心力交瘁。撒但在基督教圈子里,制造了一套虚假的属灵标准,那就是一个基督徒若非忙得焦头烂额,他绝不会是一个属灵,并全心奉献的基督徒。」
很不幸的是,许多时候这套虚假的属灵标准是教会教出来的,它甚至令不如此效法的信徒产生罪疚感。任何一个有神生命的基督徒,内心很自然都会有服事神的心志,但牧者如何带领他走在正确的服事道路上,却是一门学问。有时信徒仰慕他的牧者和长执,很乐意被他们使唤,但教会领袖并无权只按自己教会的需要,来安排他的事奉,而不顾及这人的灵命、恩赐和家庭等各层面的需要。教会更无权有意或无意的教导他们,忙的基督徒才是爱主的。因为长此以往,会叫信徒耗尽,以后看见服事就怕。今天有很多过去很爱主的基督徒躲在超级的大教会里作旁观者,耗尽就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在我们投入任何教会的事奉之前,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我们的动机
我为甚么要选择开始服事?因为初到一家教会,服事能叫我很快地打入核心同工圈?因服事能带来人的称赞和注意?因这里有我大显身手的机会?我们在参与服事之前要好好祷告,鉴察自己的良心。先要肯定这事奉是神的旨意,那么我们的事奉才有长存的果效,也才有可能对自己的灵命成长有帮助。许多人追求教会增长的方法,却是出于错误的动机,「用错误的动机作正确的事。」我想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自己蒙召的方向是什么?我们要诚实问自己,到底清不清楚上帝给我的异象?上帝看重的是忠心甚于工作的成就,看重教会的健康甚于人数的增长,牧者越是比较数字挫折感越大,例如:聚会人数、奉献数字、受洗人数等,不管我们牧养的教会是小教会或大教会,自己若是忠心又有见识,那么真正的成功在上帝的眼中就跟教会的大小没有绝对的关系了。
2.为自己的服侍定位
神究竟要我站在教会的哪个角落服事?我的服事与我的恩赐相配吗?我的服事有果效吗?被我服事的人在灵性上有长进吗?我每次服事时,自己都有得到帮助吗?我自己相信这服事的价值吗?我投入这项服事,是应别人拼命的恳求吗?我是因为不知怎么回答「不行!」才涉及这项服事吗?我能胜任目前的服事吗?我们如果不清楚自己服事的定位,别人就会替我们决定我们自己的定位。我们看见主耶稣的榜样,祂知道祂的使命与事奉方向,因此当别人来强逼祂做王时,就独自退到山上去了。(约6:15)当有人想要多占据祂的时间要留住祂,不要祂离开他们时,祂说︰「我也必须在别城传神国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为此。」,于是耶稣离开他们往加利利的各会堂传道去了。(路4:42-44)。
3.鉴察自己的时间分配
当教牧人员的孩子还小的父母理当多花时间在孩子身上,而不是把许多时间花在参加聚会和服事上。孩子已经成年的夫妻则可投身教会更多。我们若忽视休息的重要,休息也令我们感到有罪疚感。犹太人是个很重视安息的民族,可惜基督徒并不重视这个《圣经》教导。但我们中国人无论站在何岗位,似乎都是工作七天、二十四小时的,尤其是牧师。一直没有机会安息的牧师是教会的亏损,不知道给牧者安息年的同工会给教会带来更大的亏损。《圣经》的教导不是这样,摩西律法甚至规定,「你六日要作工,第七日要安息,虽在耕种收割的时候也要安息。」(出三十四21)有哪一个国家的农夫在农忙时,还坚持每工作六天就休息一天呢?神却要祂的选民这么做。当他们肯这样做时,他们就不得不依靠神了,同时也等于承认神才是真正的供应者。当我们在服事中,万事都忙不完的时候,却还会坚持选一天安息,既不怕会友和同工的埋怨,也敢把十万火急的事放下,安息去,这正表明了我们信靠神的心,同时也表明了我们的时间表是控制在神的手里,而不是控制在自己或其他人的手。这是主耶稣过安息日的方法,也当是我们效法的榜样。
分配时间的目的有二:一.完成一天所计划的工作,完成以后,就欢欢喜喜,安然睡觉,不再为明天忧虑(参太六34)。二.拒绝一天未计划的工作,安排在明天或以后完成。要学习礼貌地和合宜地拒绝,才能常常按计划完成工作。在确实不能或不应拒绝时,可以更改原定的计划,把原有的项目挪到明天或以后才作。最重要是:作了更改以后,也应该欢欢喜喜,安然睡觉,不要因更改而忧虑。
没有分配时间的人,当各样大小事情汹涌而来,弄得手忙脚乱,工作便不能做得好;最坏的结果是引致神经紧张,经常挂虑,常觉亏欠,常有惧怕,最终引致神经衰弱或精神崩溃!分配时间的目的乃是叫人一天的工作一天完成,就可以欢欢喜喜,安然睡觉。
4.分派责任
教牧人员要避免耗尽就要学习分派责任与充分授权的功课,当然要分派责任可能会碰到两种困难:一是没有人材,二是反应冷淡。这是十分自然的现象,不应以为奇怪,因为普通信徒都不觉得需要作,也不知道如何作。带职或专职工人必须有下列的行动,才能得到更多弟兄姊妹同工。一是教导:要教导「为何作」、「作甚么」、「如何作」。这不是一两次的「训话」或「责骂」,就可达到目的,需要长期心平气和地带领。二是榜样:教导者内心的动机、品格的表现、舍己的态度、作工的方式都成为影响力,或有坏的影响力,或有好的影响力。三是训练:训练的目的是帮助人知道「如何作」。当人知道如何作,知道不会失败、不会丢脸,就能更容易投入了。四是激励:一切都预备好了,最后仍需激励的话语,才能帮助人立即行动。有了开始,仍需激励,人才会继续,不怕失败,克服困难,直到完成。
预防耗尽与对策
- 友谊的经营:牧者如果没有谈心、知心的朋友将会更孤单、寂寞、沮丧,因此需要开始去经营友谊,并定期有几位牧师的朋友一起谈心彼此代祷,有的地方组织牧师读书会,定期聚会帮助很大,尤其是彼此的安慰与打气,在欢笑与眼泪中捕捉成长的机会。我们要为我们自己的生命成立一个“董事会”,这群朋友适时可以向你提出赤胆忠心的建言,免得我们舍我其谁,热心过头。
- 定期的休息︰要定期安排适当的休闲和娱乐,甚至当作一个与神所立的“安息之约”,我自己与内人经常于一个礼拜内尽量抽出一天往郊外走走,亲近大自然,这是会让我们放下一切烦忧,重新得力的机会。
- 健康的心理︰有人曾经做过调查—有些牧者的自我形象偏低。是否因此,教牧同工必须更加完美主义的要求自己,好叫他人来肯定自我的价值,或藉不断的服事,以满足自我的成就感,以致造成服事承受过重的压力。因此自我当时常反省,甚至要请教会弟兄姊妹为自己的软弱代祷,我们应当让羊群看见自己怎样对付自己的软弱、怎样从错误中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