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记】70. 安息年和三大节期(庄亚伦 牧师)

安息年和三大节期

归神为圣的节期、节日是以色列信仰的一个重要表现,但是他们却没有好好的遵守(尼十三17~18我就斥责犹大的贵冑说:「你们怎么行这恶事犯了安息日呢?从前你们列祖岂不是这样行,以致我们神使一切灾祸临到我们和这城吗?现在你们还犯安息日,使忿怒越发临到以色列!」;结二十13「 以色列家却在旷野悖逆我,不顺从我的律例,厌弃我的典章(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着),大大干犯我的安息日。「我就说,要在旷野将我的忿怒倾在他们身上,灭绝他们。」何二13,玛一6、7、13),就算他们依例守节,他们献祭的精神还是不正确的,所以神不悦纳他们所献的祭(赛一12~17,何二11~17,摩五21;八10)。出廿三10~19提及几个最重要的节期,是神吩咐以色列人遵守的。

第一个节期就是第七年的安息年(廿三10、11 )。每逢第七年,神要以色列人让田地休耕。神设立安息年有六种意思:(一)使地歇息;(二)叫人歇息也使他们多有敬拜神听律法的机会(申三十一10~13);(三)怜悯穷人;(四)彰显神特别的眷顾(利二十五21~22);(五)使人知道全地是属主的;(六)试验以色列人的信心(利二十六27、28、34、35)。从以色列人出埃及起到被掳到巴比伦的时候止,他们往往轻忽这事(代下三十六21)。有古史家说,被掳以后以色列人多遵守了这吩咐,因这缘故该撒犹利乌每逢安息年让犹太人不进贡。至于休耕的田地若生长出东西来,田主也不要收,留给穷苦人去拾取。表面上看来,这个条例的动机是出于人道主义--留些食粮给穷苦人,但是根据现代农业科学的发现,这是符合耕种的原则--轮耕法可免使土地的养分耗尽。一般以色列人需要很大信心才能守住这条律例;既然在许多方面以色列人都没有遵守律例,他们更不会自动自觉地去遵守这一条(参阅代下卅六21) 。

在这段经文中提及的第二个节日就是安息日。这是重述二十8~11的律例(参阅上文),但加上说明设立安息日的目的,是要动物、奴仆和寄居的都得舒畅(廿三12,「舒畅」出自「呼吸」—词)。

以色列的男子(廿三17)一年之中要守三个节日(廿三14这个字是说守节兼朝圣。参阅五1~9的批注)。第一个节期是「无酵节」(廿三15可能就是指逾越节,参阅十二14~20之批注)。第二个节期是「收割节」(廿三16),这名称只在这里出现,在其他各处则称为「初熟」的日子(利廿三10,民廿八26,申十八4),一年之中,庄稼初熟的时候,向神献祭。这个节日又名「七七节」(希伯来文是 Shevuoth卅四22,申十六10)或五旬节(徒二1,五旬节是希腊文,意思是「五十」)。在无酵节之后第五十天举行(申十六9、10)。第三个节期是收藏节(廿三16),这节日在每年的年底,农作物收割之后举行。其实收藏节多被称为住棚节(利廿三34,申十六13,利廿三42,尼八14)。这三个节日仍为今日的犹太教遵守。

关于献祭的事,神吩咐以色列人不要将祭牲的血和有酵的饼一同献上,也不可将祭牲的脂油留到早晨(廿三18,参阅利三17)。这一段结束的时候,记载了一条很奇特的规例,引起各种不同解释,就是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廿三l9b)。有人说这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动机,或防止人贪吃;最有可能的解释是源于迦南人的丰收仪式。迦南人用奶煮熟了山羊羔,然后切块,分散洒在田地上,其使土壤肥沃,农作物丰收。所以这条律例是要禁止他们跟随迦南人的风俗。

 

12˙ 遵守安息年和安息日的律例 (廿三10~13)

廿三章十至十一节

六年你要耕种田地…,只是第七年,要叫地歇息  这是在进入迦南地后要实施的安息年律例。这律例类似买以色列人作奴仆在第七年要让他自由出去一样(廿一1~6),在第七年要让地歇息。但在其后说明不耕种理由时,似乎并不看重在地的不耕不种,而是「地主」的不耕不种。因为地仍有出产,可让民中的穷人有吃的,他们所剩下的,野兽可以吃。在利廿五1~7则指明是给其「仆人、婢女、雇工人,并寄居的外人当食物……」。

不耕不种  有些学者认这安息年不耕不种的起源,是因古代的土地都是公有的,「地主」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每六年所耕种的由耕作人所得,第七年为公有。但经文的本身,无法证明此说的对与不对。

读者也许会怀疑两个问题:不耕不种的那年,地主吃甚么?这法例是否真的执行了?头一个问题,利廿五20~22给了答案,是上帝神奇的使第六年的出产有三倍,而不是六年耕种中的积存。第二个问题,则从利廿六34~35可以看出,祭典说明他们之所以会被掳到外邦,使地荒凉,是因为他们未守安息年之例的缘故。所以在被掳回国之后,便强制执行此例(见尼十31)。

你的葡萄园和橄榄园,也要照样办理  这是指第七年地主不去施肥修剪,当然也不去收摘果实,而让穷人或仆婢雇工和寄居者享用。

 

廿三章十二节

你六日要作工,第七日要安息  有关安息日,请参看十六23的注释。

「这律例说明要守安息日的原因,却不是诫命中所说的是纪念上帝创造之工的安息圣日(二十8~11),乃是使牛、驴,可以歇息,并使你婢女的儿子和寄居的,都可以舒畅。这是为人道的原因。撒玛利亚抄本在「婢女」之前,加有「奴仆和」等字,而成了「并使你奴仆和婢女的儿子……」。

 

廿三章十三节

凡我对你们说的话,你们要谨守……  这节话,按现有的位置,是总括对遵守安息年和安息日的吩咐,或以上所有的吩咐,也可以是包含其后的吩咐。但有些学者则认为是五经编辑者插错了位置,是应当安排在本章19节之后才对的。因为凡我对你们说的话,明显是总括前述而说的。且在说了这话之后,又以诫命形式的嘱咐;别神的名你不可题,也不可从你口中传说。

 

廿三章10~13

这段经文是吩咐遵守安息年和安息日的。安息年是每七年的第七年,这年地主在其自己的土地上不耕不种,葡萄园和橄榄园也不施工和摘果实,任由园中和土地上的出产让穷人收取,或给野兽去吃。地主是吃第六年上帝神奇地让其收获有三倍的榖果,但在实际上,以色列人都没有遵守此律例。至于遵守安息日,和诫命上所吩咐的相同,只是论到遵守安息日的理由不同。诫命看重上帝六日创造后第七日休息了;这里所强调的是人道理由,即让牲畜和仆婢的儿子可得舒畅气息的机会。

 

13˙ 遵守节期的律例 (廿三14~19)

廿三章十四至十七节

一年二次,你要向我守节  这是对以色列男丁所要求要遵守的律例。在申典要求集中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守节(申十六1~17)前,以色列人是到任何就近的神坛(二十24~25)去守节的。这三次所指的,就是后述的三个节期。

除酵节  请参看十二15~20的注释。有关亚笔月则请参阅十三4的注释。谁也不可空手朝见我,是指到神坛(后期到圣殿)朝圣时,必须携带礼物。要注意的是:(一)这里所指的带礼物,并不只单指在除酵节要这样,三个节期皆要带。(二)这段经文(14~19节),和卅四18~26所记述的,差不多是完全同样的事。但其主要不同点,是本段经文出于北方农业社会的神典,故主要的与农业有关的节期。而卅四18~26是属于南方的耶典。南方重牧畜,故此提到头生的牲畜(见卅四19~20)。

收割节  这本是以色列北部由迦南农耕社会遗留下来的节期,故除五经之外,只在代下八13提过一次。因此是比不上逾越节和住棚节之重要的。南方的耶典(卅四22)和其后的申典(申十六9~22)都称之为七七节。祭典则称之为初熟节和五旬节(民廿八26~31,利廿三15~21)。这原本是在大麦收割的季尾和小麦收割的开始的节期(参看本书九31~32的注)。在这节期中,他们要将初熟庄稼的一捆,带给祭司作摇祭(利廿三10~11)。但在主后七十年圣殿被毁后,连摇祭都无法执行,而逐渐由一些拉比改称为纪念律法在西乃山颁布的节期了。

收藏节  这本来也是迦南农耕社会的节期的传统,以色列人却把它改为与出埃及时在旷野住帐棚拉上关系,而在后改称为住棚节(申十六l3~15)。所不同的,是早期乃在各神坛守此节,而申典则集中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以色列人被掳前,这节期是在年底秋收之后,在现今阳历九月间月圆之夜开始庆祝的。其后因约雅敬王年间改行阴历的缘故(请参看拙著[旧约概论]有关「历法」的部分),而改在七月十五日(即现今阳历十月间月圆的时候之犹太人的新年)举行,并且把原有的七日改成了八日的节期(见利廿三33~43,民廿九12~39)。回国后期,因着启示文学作品的鼓吹,认为弥赛亚来临时,列国的人都要到耶路撒冷守节(参看亚十四16及其下),便逐渐盖过逾越节的声势,而成了现今犹太人最大节期了。

真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