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书信】44. 提多书第二章7~12节(罗门 牧师)

 

7你自己凡事要显出善行的榜样在教训上要正直、端庄,8言语纯全,无可指责,叫那反对的人,既无处可说我们的不是,便自觉羞愧。9劝仆人要顺服自己的主人,凡事讨他的喜欢,不可顶撞他,10不可私拿东西,要显为忠诚,以致凡事尊荣我们救主神的道。11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12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

提多书第一章论到长老的资格与为人,第二章把论点扩大,论到教会中各阶层的人(老年人、老年妇女、少年妇女、少年人、传道人自己、仆人、反对的人、众人)。保罗给他们定了一条行事为人的最高原则,那就是在「凡事上尊荣我们救主神的道」(尊荣这个字是指在凡事上装饰神的道[1]使它显得光彩,就像整理修饰珍珠宝物然后使它充分展现其原本的美丽一样[2]),「我们的生命可以为福音带来光彩,也可以叫福音蒙羞」。

凡事尊荣主的道

「你自己凡事要显出善行的榜样,在教训上要正直、端庄,言语纯全,无可指责,叫那反对的人,既无处可说我们的不是,便自觉羞愧。」(多2:7-8身为一个牧者,提多必须自己凡事要显出善行(好行为)的榜样,我们都知道人类有模仿别人的天性,我们需要榜样,给我们方向、挑战及鼓励。保罗毫不犹疑的以使徒的身分,将自己放在众教会面前,让他们效法。他在写给哥林多人的信中说:「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林前11:1)保罗同样要求提摩太(提前四12)及提多(二7)为众教会提供一个榜样,让他们可以跟从。我们都晓得,旧约许多人物是我们学习的「镜子」,因为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圣经告诉我们,在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事,要作为我们的「鉴戒」,并且记录在圣经上,是为了警告和劝勉我们。从保罗的教导中传道人的榜样有行为上好的榜样和言语上的好榜样,就是在教训上要正直(动机纯正)、端庄(尊重不轻浮)。这是在教导上两个层面的内容,正直的教导不仅传达他的内容『没有受到异端玷污』的意思,另一方面也针对教导者内在的动机是纯正的意思。相对于假教师只是跟随流行,他们的动机是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基督徒教师和传道人常会遇到某些试探,其中最大的就是自我炫耀的危险,这种试探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且吸引人归向他自己,而不是听上帝的信息。另外一个是争取权力的试探,传道人常常会面对希望自己变成一个独裁者的试探,传道人虽然是作领袖的,但他绝不应当做一个独裁者。按保罗的神学立场而言基要信仰(基督论、神论、救恩论)是绝不更改,但非基要真理的部份就因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作法了。在教会的事工里往往会引起争论的不是基要真理而是非基要真理,「不先商议,所谋无效;谋士众多,所谋乃成。」(箴15:22),以上所谈的是有关在教训上要正直的部份。

而另一方面是在教导上要端庄,「端庄」这个特质的形容词已经被保罗用在形容拣选执事以及他们的妻子身上(提前三8、11)。这里再次强调端庄对一个教导者的重要性,教导者如果希望自己的话语受尊重,他就必须以庄重的态度来教导人。无论你做什么,都要让别人看见你是认真的,你不可能嘻皮笑脸与人谈道,又希望去激发他信仰的热忱。提多不能给任何反对信仰的人有抓到把柄的机会,然后借机来攻击他或他的信仰,一个表里一致和言语纯正的传道人将借着生命的榜样与谨慎的言语使对手羞愧,因为我们有端庄的生命。这些反对信仰的人和攻击我们的人之所以羞愧乃是:因为他们无处可说我们的不是(坏话),这意思不是说他们不会对别人说我们的坏话,而是说当他们发现所说的不是事实的时候,他们的良心不安。

所谓言语纯全就是说教导的内容是健康的,传道人必须宣讲合于圣经真理的信息。基督徒教师和传道人必须确知他所传的是福音的真理,而不是自己的思想和话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个试探就是将自己的话语强加在上帝的话语之上,带来错误的圣经解释。在信仰上有一个团体,叫做拿蛇教派,他们说信耶稣的人会行神迹,比如治病、赶鬼、说方言,拿蛇、喝毒物也不受害等,所以他们就故意拿蛇表示神与他们同在,但是我们知道这些神迹不是每一个信徒都能行的,因为这是神给每一个人不同的恩赐(林前12:28-31),而且也不是为了展现出我们多有能力。这些神迹异能的目的是为了在我们遇到苦难和逼迫来临的时候为福音的见证做预备的,就如同保罗在使徒行传第廿八章所经历的,他被押解到罗马途中遭遇海难,漂流到一个荒岛,他们在那里生火取暖忽然间有一条毒蛇从火堆中出来咬他:「保罗竟把那毒蛇甩在火里,并没有受伤。」(徒28:5)。

人很容易花时间讲述一些偏离主题的东西,所以一个事奉主的人在「牧养上要用心、讲道上要用功、祷告上要用力」以使我们会众的属灵生命可以得到充分的供应。榜样(tuvpo”)这个字在提摩太前书四12也应用在提摩太身上,字面的含义是『模子的压印』,比喻为『榜样』的意思。除非提多自己以身作则,否则他的劝说就毫无分量,在凡事上作榜样是一个崇高的要求,也是牧养的重要原则,然而对一个牧养的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放在提多身上的职责是重大的,他不止向人口头传讲基督,他还要把基督显明给人看,提多不但要以自己的榜样去影响革哩底的年轻人,也要借着他的教导去影响他们。

「劝仆人要顺服自己的主人,凡事讨他的喜欢,不可顶撞他,不可私拿东西要显为忠诚,以致凡事尊荣我们救主神的道。」(多2:9-10在工作态度方面一个作仆人的要学习顺服主人的权柄,并且凡事讨主人的欢心。这里的「喜欢」可说是保罗专用的字,因为新约中出现有10次,保罗就用了8次,但在经文中大部份总都是用来形容讨神的喜欢。保罗强调如果基督徒仆人能在他们的生命中首先行出讨神喜欢的原则然后再以服事神的心态来讨主人的喜欢,那么这种见证将显明基督福音的大能,可以改变最困难的主仆关系(奴隶制度)。「不可顶撞他」就是不要故意唱反调,跟主人顶嘴故意说相反的话,如此将带来彼此的对立。在品格方面,奴隶要诚实,让主人感到自己是可信赖的。仆人要显为忠诚意思是作仆人的不仅不应当偷窃主人的财物反而更要把忠心展现出来,特别是一位作基督徒身分的仆人更应当如此。他不可以趁着主人不注意的时候私拿东西、贪污或据为己有,其实这个属灵原则仍适用于今天的雇主和劳工的关系上,甚至在公务人员和与上司的关系上都同样适用。

「凡事尊荣我们救主神的道」借着基督徒行为的榜样,奴仆亦有能力使圣经的教训,在所有外人的眼中显得美丽。我们说过这样的原则绝不是单单给奴仆的,它可以适用在所有的基督徒一切所行的事上,不管是老年人、老年妇女、少年妇女、少年人或传道人自己。

「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多2:11这一节是连结上下节的重要段落,因为是承接圣经神学性(信仰)与伦理性(实践)之间的重要关系。基督徒的伦理生活是建立在正确的神学教义上,而这教义是来自一个显明是过去就已经发生过的事实上面的。恩典是在耶稣基督里才具体显现出来叫人看见的,虽然神在创世之前已经赐给我们的救赎恩典,但如今借着我们救主基督耶稣的显现,才表明出来的。这恩典是借着以下的事件清楚呈现出来:借着耶稣卑微的出生、借着祂慈悲怜悯的教导和工作,以及最重要的,是借着祂赎罪的死,那就是为我们舍己(神救众人或万人),而这救赎的恩典也提供给我们行善的能力。恩典的「显明或显现」是指本来看不见的东西(或人),现在却看得见了,一件本来被隐藏的东西,现在却显出来了。就好像在黎明或日出时分,当太阳跳出水平线,呈现眼前的那一刻,或说是本来埋伏的敌人突然出现,现在是指一位神祂介入人间的事,为了拯救世人而显现出来。

「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多2:12,接着保罗将神的恩典拟人化,因为这恩典将教训我们也管教我们(第12节上)。这个教训或训练是用现在式,表示我们要随时接受上帝对我们的管束、教训、约束,而神借着祂的恩典正教导着我们,以使我们除掉不敬虔的心态,拒绝罪恶的生活,过自我节制的、克制自己的生活,「恩典不只救赎我们,也负起训练我们的责任」,因此,所有基督徒都成了「恩典学校的学员」,恩典所教导的是什么呢?有两项主要的功课:第一个功课是消极的: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第12节上)。第二个功课是积极的:教训我们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第12节下)。总括而言,恩典教导我们弃绝旧有的生命,过新的生活,教导我们离开不敬虔,转向敬虔,教导我们离开以自我为中心,转向自我约束,也教导我们离开世界欺骗的行为,转向公平的生活态度。「自守、公义、敬虔」这三个字都是补充说明「显明」这字的意思,就是上帝显明的恩典正教导着我们能够分辨好歹,拒绝私欲的诱惑,对好的属灵品格努力地追求,以显明救恩所带给我们的益处,好叫我们「在今世自守约束自己一切欲望的诱惑、然后行公义能使我们给予上帝和别人应得的对待、最后过敬虔的生活度日以明白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敬拜的器皿、是上帝的圣殿,等候所盼望的福来到」。

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当时英国的教会日益腐败,外表虽然敬虔,内在却失去真实的生命。当时有一个人叫乔治‧福克斯(George Fox),他呼吁信徒一定要战战兢兢的听上帝的话,过敬畏上帝的生活。当他们在敬拜和祷告时好像在战兢、发抖,因此在英文就被人称呼为Quaker,这一群人叫贵格会。圣经中很多人一听见上帝的话就畏惧,面伏于地,态度敬虔。我们在上帝面前也要以「敬虔」之心面对上帝,「只是要弃绝那世俗的言语和老妇荒渺的话,在敬虔上操练自己。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提前4:7-8)。在旧约中,罗得在当时的世代被称为义人,所以当上帝要毁灭所多玛,蛾摩拉时可以存留下来。可惜罗得没有更好的敬虔操练,最后犯了乱伦的罪,所以他未得更多的益处。同样,我们若要得更多的益处,就是操练敬虔使自己的生命长进,好像操练身体使它健壮一样。上帝曾经操练约伯,虽然肉身受痛苦,但当约伯的灵命成长时,上帝赐给他更大的福气,成为更富足的人,享受更加倍的恩惠。


[1] 斯托得着,《提摩太前书、提多书》,290页。

[2] 凌格纳着,《新约希腊文精华》,811页。

真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