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因为有许多人不服约束,说虚空话欺哄人。那奉割礼的更是这样。11这些人的口总要堵住。他们因贪不义之财,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败坏人的全家。12有革哩底人中的一个本地先知说:『革哩底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13这个见证是真的。所以,你要严严的责备他们,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14不听犹太人荒渺的言语和离弃真道之人的诫命。15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在污秽不信的人,甚么都不洁净,连心地和天良也都污秽了。16他们说是认识神,行事却和祂相背;本是可憎恶的,是悖逆的,在各样善事上是可废弃的。」
上一回在节目中我们从经文谈到监督与长老的资格,他们是教会信仰的守门人,所以要担任这个职务有一定的条件,为什么呢?因为跟当时候教会刚建立的背景有关,而那时有许多的异端出现。我们今天从这一段经文将看见保罗特别吩咐提多应当斥责在教会中散播异教的人,而这些人想用两件事情来企图说服革哩底这些初信主的人。首先他们企图说服他们,光是信耶稣和十字架这些简单的故事是不够的;如果他们真想变成聪明和得救恩,就必须接受犹太拉比所传授的神话传说故事和详细的家谱。再来他们也企图教训他们只靠恩典也是不够的;他们若真想成为善良的人,就必须接受一切有关食物与洗濯的条例和规则,那是犹太教的特色,就是企图用行为来赚取救恩。这些假教师企图说服人,说得救必须接受比基督和恩典更丰富的事。人的本性喜欢靠自己行律法,不喜欢靠恩典白白得救,所以有人问说:「信耶稣真的有这么好吗?真的能得救吗?」主耶稣能赦免人「一切的罪过」,这个福音似乎好得令人难以相信。但这就是上帝的方法!「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上帝,上帝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上帝的智慧了。」(林前1:21)
这些人是「奉割礼的」(v.10)就是受过割礼的犹太教信徒(参14节)。教会中有些人受了犹太律法主义的影响而拘泥在洁净与不洁净食物的区别,片面强调遵守这些繁文缛节在公义上的重要性。可是他们却忽略了真实的道德质量、内在的洁净和行事的公义(16节)。保罗强调说,如果一个人的道德是清洁的,那么食物的洁净与不洁净对他就没有任何道德意义。这些传异端者(包括接受异端教训的人)他们的特质是:
- 专门传讲荒渺言语的人:「因为有许多人不服约束,说虚空话欺哄人。」(多1:10)、「你要严严的责备他们,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不听犹太人荒渺的言语(muvqoi”,神话)和离弃真道之人的诫命。」(多1:13-14),这里提到说虚空话和犹太人荒渺的言语,应当就是类似提摩太前书一4所提到的,其中可能包含一些根据旧约的无益冥想,这些「诫命」就是这些异端分子所制定的、有关食物与外表洁净的规条(参西2:20-22;提前4:3),有关离弃真道之人的诫命,使人不得不想起在歌罗西教会那些倾向苦修主义的异端,歌罗西书中说:「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导的。说到这一切,正用的时候就都败坏了。这些规条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谦卑,苦待己身,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西2:22-23)。他们不愿意遵守神的诫命反而为自己定了许多诫命!他们犹如不忠的士兵,不服从上司的命令,他们不信服教会的管理、不遵守团体的纪律。这些虚空话对人是徒然与无益的。他们没有领人接近真理;反而远离真理,但是可惜的是偏偏有人宁可受他们的欺骗。
- 他们的动机是不纯正:「这些人的口总要堵住(停住不要再说)。他们因贪不义之财,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败坏人的全家。」(多1:11)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是相对于提多书第一章第9节所提到的纯正的教训(健全的教义)。他们必定明显的贪图别人的钱财,才招致保罗如此强烈的责备。欺骗是手段而贪财是目的。我们在这里应注意两件事。第一,他们的教训基本上是败坏人的。只会使人对信仰产生更多的怀疑和问题,但是真正的教训,是能在我们心灵深处产生一个新的和更大的信心。第二,假教师们倾覆人的全家。那就是说,他们对家庭生活带来坏的影响,任何一种败坏人家庭的教训都是假的,因为这些教师不是真正关心人的需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从人身上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然而教会是建立在正常的基督徒家庭生活的根基上。这些人的口总要堵住,这不是说藉暴力或迫害去禁止这些人说话而是借着正确的理由来止住人的口,叫人顺服下来,当然有人或许不愿意降服下来,仍然执意要做不对的事,那怎么办呢?那就为他祷告,将他交给上帝去处理了,因为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罗12:19)。
- 他们的品格低劣不堪:『革哩底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多1:12)保罗所引述的话是出自革哩底本地一位诗人的诗,他是希腊一位诗人(名叫艾比文尼地斯Epimenides),他生于公元前六百年[1],这位诗人在他的诗歌里面又说『革哩底人是一年到头的说谎者』,革哩底人的道德在当时的风评不佳,他们以酗酒、侮慢、无信用、撒谎,和贪婪著称。保罗引用这首诗证明贪心与说谎(参11节)是该地人民的通病。革哩底人常说谎话的例子其中一个是他们宣称当地拥有天神宙斯(Zeus)的坟墓,而当时的人都知道他们所信奉的宙斯天神是不会死的,既然当地人那么爱夸张和说谎,怪不得异端容易在当地的环境中孳生。虽然如此保罗没有对提多说:『不要理会他们,他们是无可救药的人,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保罗乃是说:『他们实在很坏,人人都知道,但是你要使他们悔改』,邪恶越大,挑战也越大。基督徒深信,没有一种太大的罪恶是耶稣基督的恩典所不能胜过的。这里所提到的恶兽代表革哩底人的心常是怀着恶意的,如同凶猛残酷的野兽,而又馋又懒则是凸显他们无法控制自己贪婪的欲望。保罗这样提醒,是因为每一个传福音的牧者都必须尽力去了解每个他所接触的每一个人的性格如何,然后针对他们的特质,找出合宜的方式来教导和劝戒他们。
- 他们的表里是不一致:「他们说是认识神,行事却和他相背;本是可憎恶的,是悖逆的,在各样善事上是可废弃的。」(多1:16),假教师热衷旧约律法,却不明白福音真理;自称认识神,但行为却悖逆祂,所以应当受到严厉的责备(13)。可能他们是挂名的基督徒,但却是没有重生的人。「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在污秽不信的人,甚么都不洁净,连心地和天良也都污秽了。」(多1:15),这里所谓『不信的人』可能是那些软弱的犹太人基督徒,因为他们不相信基督原来才是律法的总结。
犹太人的信仰有一个特色,就是有许多的规则和条例。他们认为某些东西是不洁净,或是当禁戒的食物。当犹太教与诺斯底主义(灵智派)连手后,他们甚至认为身体也是不洁净,身体的自然本能也视为邪恶,甚至结婚和生儿育女也是罪。本身善良而非常自然的事情都会被他们视作污秽。所以保罗写出一条至要的原则──『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耶稣也曾对犹太人数不尽的规条和传统说:『从外面进去的,不能污秽人;惟有从里面出来的,乃能污秽人。』(可七15)惟有人的心才能使一切事物和观念不同。人的心若洁净,一切事物对他都是洁净的。倘若他的心不洁净,他的思想、话语、和触摸的全是不洁净。
保罗指出真正叫人污秽的是人邪恶的心和不信的心,他们的「心地和天良」(mind、conscience)都污秽了。心地就是思想的判断力、天良就是良心的功用,这两者一个是理智上的,是对事物,一个是心灵上的,是对上帝。但是对污秽不信的人而言,这些都不能发挥它应当有的正常作用。倘若他的理智被蒙蔽了,他就不能分辨出洁净与不洁净的东西;倘若他良知的作用遭受污秽而导致麻木不仁,他就一点也不能作出善良的决定。因此人必须保持一颗纯洁的心,不受玷污。倘若他让不洁影响他,他看万事都透过不洁的角度来看。他的心会弄脏了一切进入他里面的思想;他的想象力会把所看到的任何事物都变成情欲的图画;他会曲解每一个动机;他对每一句话也持着双关语的解释。我们若要避免这种不洁,就必须在耶稣基督的面前洁净。
那些在信仰上有极端偏差的人,往往强烈的宣称他们拥有对神的知识,特别是那些偏向犹太教倾向的。克里特岛的假教师最明显的冲突是他们说是认识神,行事却与祂相违悖,因此保罗严严的责备他们,的确人们可能在智力上、口舌上说是认识上帝,但是在生活上、在行事为人上,却否认这种认识,就是自相矛盾的非常厉害。
【例证】一位基督徒传福音给犹太朋友。犹太人起先拒绝,后来略为所动,就对基督徒说:「我要到罗马亲自看看那些教会里的为人。如果很好,就会皈依。」基督徒听了大为焦急。因为罗马教会的腐化,恐怕都会使一个「基督徒改信犹太教」了,那能引人归向基督呢?无耐苦劝无效,只有绝望的看着朋友走向那个罪恶之城。这个犹太人到了罗马,敏锐的观察基督徒的各种行径。他回来对他朋友说:「上帝对这些神职人员及信徒实在太仁慈,他们贪婪、虚伪、邪恶极了」。基督徒羞愧的无地自容。没想到犹太人接着说:「教会在这么败坏的人手中,不但没有消灭,反而日益壮大。我想这没有别的解释,只能说,你们所信的上帝真正伟大,祂能使教会这样继续成长,我决心皈依祂。」,当然这是一个又讽刺又可悲的故事,这是反应当时有些神职人员的私德败坏,却仍然占居教会的领导地位。
有关这种人的实情,保罗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形容他们:
(一)他们是可憎的:这个字是特别用来形容异教的塑像和偶像的,用来形容他们的伪善令人觉得恶心。心地肮脏污秽的人令上帝憎恶;「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他的圣所?就是手洁心清、不向虚妄、起誓不怀诡诈的人。」(诗24:3-4)。
(二)他们是悖逆的:这种人不能服从上帝的旨意。他的良知已昏暗了;他甘愿坠落,甚至连上帝的声音也听不见,服从则更加不用说了。这样的人除了有邪恶的影响力以外,甚么事情也不能做;所以他不配作上帝的器皿。
(三)他们是可废弃的:是指他们经不起真理的考验而遭弃绝、淘汰,它也可以解作一个懦弱的士兵,在作战考验中不合格,或说一个物品经不起别人的检验而不能有所作用的意思。保罗如此严厉的责备他们有一个拯救的目的,就是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或是恢复对基督耶稣的忠诚。
[1] 参巴刻莱着,《提摩太前后书‧提多书‧腓利门书注释》,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每日研经丛书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