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文学有三大特征那就是象征性、预言性和末世性,因此启示文学里有许多对未来预言的异象,而预言的独特之处在于惟有神才可以宣告未来的事,就如以赛亚所说:「谁从古时指明?谁从上古述说?不是我耶和华吗?除了我以外,再没有神。」(赛四十五21)预言(prophecy)源自两个希腊字,意思是「代表某人或在某人面前说话」。预言是事件发生前对事件的宣告或著述,不是人凭聪明才智可以预见的。有些学者说圣经作者在事发后,才将事情记录下来,只是把这些事件描述成预言似的,这说法是错误的。
圣经的预言来自神自己。「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彼后一20)。「解说」字面意思为「解开」,意谓圣经中没有一个预言是出自先知自己的,圣经是神的书,其中对未来的预测惟有神才可以提供的。许多圣经的预言均已应验,特别是有关基督生平的。然而还有无数的预言,将要在基督再来之时一一实现。
圣经中预言的范围很广,包括外邦国家、以色列国、弥赛亚、大灾难、千禧年、死后的生命、永恒的国度等各方面的预言。当先知说预言时有些预言很快便实现;但有些则在预言后数十或数百年才应验。预言的例子有:撒母耳预言扫罗的死亡(撒上二十八16~19)、耶利米预言以色列人被掳于巴比伦七十年(耶二十五11)、但以理预言伯沙撒的王国会被玛代人和波斯人取代(但五25~30)、耶稣预言彼得三次不认他和犹大将出卖他(太二十六34、23~25)、亚迦布预言保罗会被人捆绑等(徒二十一10~11)。
为何要研究预言?
虽然解释圣经预言许多神学家都有不同的主张,但圣经其实已提供一些研究预言文学的原因:
一、预言安慰人心:保罗向帖撒罗尼迦的信徒保证,已死的信徒会比那些还活着的圣徒更先被提,他写道「所以,你们当用这些话彼此劝慰(安慰和鼓励)」(帖前四18)。耶稣:「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豫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豫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十四1~3),毫无疑问地,因着耶稣的话语门徒们得了安慰对未来也充满盼望。
二、预言安定人心:我们的世代充斥着不道德、暴力、不安、仇恨与漠视属灵事情的情况将增加,然而真正可怕的日子尚在后头(提后三1~5)。虽然如此,基督徒还是可以安心,因为知道神掌管未来,因此,基督的再来又被称为「盼望的福」(多二13),能为属他的人带来福分。
三、预言洁净人心:信徒明白到主可能随时回来,这促使他们过讨主喜悦的生活。保罗说完「盼望的福」以后,便立刻提到主的心愿是「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多二14)。信徒若是向往新天新地,就应该「殷勤,使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摘,安然见主」(彼后三14)。约翰确定地说「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他又说:「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洁净一样」(约壹三2~3)。
四、预言激励人心:由于人生短促,主亦很快再来,如保罗所说,是「在一霎时,眨眼之间」(林前十五52)便会发生的事,因此信徒务要「坚固」,不能因任何事而摇动,并且要「常常竭力多作主工」(林前十五58)。因为每一个信徒都必会「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林后五10),所以我们应「劝人」归向主,使他们得着救恩(林后五11)。「原来是基督的爱激励我们」,促使我们采取行动(林后五14)。
五、预言说明将来的事:圣经的预言详细地描述了许多神会在将来成就的事。这些事在圣经中呈现了神将来会对教会、世界、不信的人、列国和撒但的计划。
预言的释经原则[1]
解释启示文学和先知文学的时候,我们必须采用良好的解经原则,来解开经文,让现代基督徒重新听见神话语中的预言。以下几个步骤很有帮助。
一、研究历史性和预言性的平衡。我们必须问有关经文本质的三个问题:它是预言还是教导?(例如,撒迦利亚书一章l~6节是教导,就是先知撒迦利亚劝勉百姓归主,而7~21节是预言:这是见乘马者的异象);它是有条件的或无条件的?它已经应验,还是尚未应验?第一世纪的犹太人以为,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已经应验在全国的受苦上,不明白它具有弥赛亚特性。今天我们也是从有限的角度来看预言,很容易会误解应许的重点。这需要对经文作文法和历史分析。我们必须仔细探索经文的背景,不单从字的表面看,也要从更大的事件状况来看,然后才能作决定。但是今天许多人读启示文学太快跳进未来式的解释,其实有些经文更是在向作者当日的时代说话。
二、判断当按字面解释,或视为象征。有些人主张应当按「字面」解释预言,另有些人则采取「象征」立场,因此读启示文学时如但以理书或启示录就必须按上下文去做正确的判断,象征式的解法,是要发掘象征背后的概念,那是永恒的真理,不受时间或个人因素的影响。很少人完全采用灵意的解法,就是将所有预言经文内所指示的事物全然挪去,认为它们只讲到属灵的真理,而不是讲事件本身。
三、仔细分析有关基督的重点。有人认为旧约主要是以基督为中心。当然,从某个角度而言,所有的正典都是指向基督(加三19);不过它们也向当时的人说话;而有些人读旧约圣经时常否定了预言(以及其他旧约文学)真正的原来意义,只单单从基督的观点来解读,而不去看其历史背景的一面,这样读圣经就会产生灵意解经,把自己的意思和想法读进去,而不是让经文本身说话。因为「作者的原意」才是中心,就是神感动作者要陈明的重点。如果将这一点应用在预言上,就是意味诠释者必须探索经文原来的重点为何。有些经文直接讲到弥赛亚的事件(弥五2说他生在伯利恒;玛四5说以利亚是先锋),但有些是模拟事件(太二15引用何十一11,讲到呼召耶稣「离开埃及」;太二17~18引用耶三十一15,讲到无辜之人被杀)。虽然我们必须承认,圣经整体是以基督为重点,但是在解释个别经文时,我们只能按经文所允许的范围,来这样解释。我们不应当将经文范围以外的事读进它里面。非基督论的经文,也属于经文更宽的重点,它们本身虽不是以基督为中心,却也预备了基督的来临。
四、不要将你的神学系统强加在经文之上。我们的神学体系很重要,若没有基本的思想体系,读者便不能明白任何一段经文,更何况是费解的预言信息。但是同时,一个系统会变得僵化,使诠释者将经文推到一个方向,是经文本身不想去的;结果会严重拦阻真理的追寻。在预言和启示文学上,时代主义(有关时代主义以后再解释)倾向于字面解释,而非时代主义则多强调象征式解法。对一段经文的解释,可能很主观,而没有建立在解经的基础上。
预表的解释
预表就是找出经文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特别是旧约对应于新约,但是在这里有一个预表误用的例子,例如:启示录十四章1~5节约翰所见的异象中,提到“锡安山”是“羔羊”与特别蒙拣选的一群信徒所在的处所,有天上大赞美与歌唱之处。有人用“锡安山”来象征他们自己的教会,例如新约教派以“锡安山”来象征他们的居住所在。该教派领袖洪以利亚说[2]:「神的灵突然感动我发出宣告:『主说,我已经立我的君在锡安我的圣山了。』」这个所谓启示性的感动是洪以利亚在1978年12月22日祷告时得到的,当时新约教会已建立在某一座山中的村庄,因此新约教徒认为洪以利亚就是神所膏立的那个人,而那座山就是启示录所说锡安圣山。但请注意新约《圣经》从没有把“锡安山”引用于任何个别的教会或团体。为了避免错误那么该如何去正确解释预表呢?以下提出六点见解:
(一)预表的新旧约关系
旧约是影子,新约是实体,旧约中的预表与新约中所预表的人、事、物一定要有某些相似的地方。这些相似之处,就是前面所说的相应点,并非出于偶然,也非凭空幻想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的,正如旧约中的祭司是基督的预表,他们专为以色列人献祭,暂时免去神的愤怒降临在以色列人身上,正是预表耶稣基督一次把自己献上,使信靠他的人永远免去神愤怒的审判;耶稣基督成了永远的大祭司,这是希伯来书中,所提到的重要信息。无论是祭司、是献祭的行动,以致神的赦免,都是真实的,并非从幻想中产生出来的。「所以,不拘在饮食上,或节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让人论断你们。这些原是后事的影儿;那形体却是基督。」(西二16~17)
(二)预表与象征
预表不如实体,旧约中的任何预表,无论是人物、物件、事迹、礼仪,都一定不会与它所预表的真理完全相等。否则,它就不算是预表,而是实体了。以撒预表基督,只是预表他是应许中的儿子和他的顺服——怎样被献上作燔祭。但并不是说以撒一生的每一件事都可以预表基督。预表基督的人只在某一点,或某几件事上预表基督。也就是说虽然预表与它所预表的人、事、物有相似的地方,但却不一定在每方面都相同,又如:约拿三天三夜在大鱼的肚腹里面,最后被吐在旱地上,这是预表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死、埋葬、三天后复活,如主耶稣说:「约拿三日三夜在大鱼肚腹中,人子也要这样三日三夜在地里头。」(太十二40),但约拿的悖逆、逃避神的呼召,以致遭到大鱼吞进肚腹里,却无法在基督耶稣的身上找到相应点。
(三)预表的范畴
解释预表时,首先要断定做为预表的人、事、物,在旧约时代对以色列人,有何真理的教训;然后才可进一步探究这个真理,在新约中有何进深一层的属灵意义。例如摩西在旷野举蛇的事件,对当时犯罪而受到惩罚的以色列人来说,当他们抬头仰望所举起的铜蛇,伤势就可以得到痊愈。认定了这个意义后,解释预表就有了一定的范畴,而不致编造出各种牵强附会的解释,摩西举蛇,它所预表的意义不能够超出旧约时代对以色列人所具有意义的范围。这个范围应有两方面:(1)蛇被举起,基督也被高举起来。(2)以色列人仰望铜蛇而得存活,同样那些仰望在十字架上,被举起的耶稣,也要存活。旧约时代因着仰望铜蛇,可以叫以色列人暂且不死,但仰望基督,却可以给人带来永恒的生命,「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耶稣这话原是指着自己将要怎样死说的。」(约十二32~33)。
(四)预表的种类
预表大概可分成五类:
一、人物的预表:如亚当、大卫、麦基洗德都是基督的预表,以利亚则是施洗约翰的预表(太十七12),「看哪,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玛四5)。
二、节期的预表:如逾越节的设立是预表基督的救赎。
三、职位的预表:如摩西是预表基督为先知,亚伦是预表基督为祭司。
四、历史的预表:如以色列人过红海的历史事件,就是浸礼的预表,「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林前十12),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的经历是信徒灵程的预表。基督在世时,曾用挪亚的日子,跟他再来审判万民的日子相比(路十七26~27)。所以挪亚借方舟得救表明信徒借基督得救,所以方舟可预表基督。
五、事物的预表:如圣殿中的幔子是预表主的身体,另外摩西击打盘石预表基督[3](民二十章;出十七章),使徒保罗向哥林多人解释这件事时说(林前十3~5):“并且都吃了一样的灵食。也都喝了一样的灵水。所喝的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盘石。那盘石就是基督。”摩西击打盘石虽是历史事实,却另有属灵的意义,表明基督为我们受击打,叫我们得着属灵的满足。并且以色列人整个旷野路程中,真正引导他们的是“那灵盘石”基督。因此保罗这样引用,就将旧约和新约的关系连在一起。我们看预表时,更能看出旧约和新约的一贯性了。
[1] 参格兰‧奥斯邦着,《基督教释经学手册》,pp.294-298.
[2] 洪以利亚所著《神所拣选的─一个人一座山》书中93页。
[3] 参陈终道的以经解经,例176。[/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