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15. 大卫为民施行公义(庄亚伦 牧师)


大卫为民施行公义

撒母耳记下第七章谈到大卫想要为神建造圣殿,神没有允许他,但是神却应允他的后裔,国位要永永远远。第八章提到两次『大卫无论往那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6、14),一般的君王都会把他自己的丰功伟业,透过史家大大地称颂他,但是这一章经文却让我们看见,作者并没有在高举君王大卫,却在高举神,是神让他无论去那里都打胜仗。上一讲我们提到大卫曾击败非利士人、摩押人、大马色北方琐巴王以及亚兰人,这些都要表明大卫依靠神打败了许多的国家,或者说打败了许多的仇敌。

 

八章9~12节

哈马王陀以听见大卫杀败哈大底谢的全军,就打发他儿子约兰去见大卫王,问他的安,为他祝福,因为他杀败了哈大底谢(原来陀以与哈大底谢常常争战)。约兰带了金银铜的器皿来,大卫王将这些器皿和他治服各国所得来的金银都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就是从亚兰、摩押、亚扪、非利士、亚玛力人所得来的,以及从琐巴王利合的儿子哈大底谢所掠之物。

 

巴勒斯坦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地方,划分了数个互相争竞的小国,它们之间为了生存,常常会彼此争战,到现在中东这地方仍然被称为世界之火库。有时候,这些国家遇上外敌也会连手对抗。大卫打败了琐巴王,大马士革的亚兰人感到大卫对他们的威胁,便羣起联合起来要反抗南面日渐强大的敌人,但没想到大卫的战士是那样的英勇使得他们无功而回。倘若亚兰人早在大卫还没有北伐的时候,就与琐巴连手来攻打的话,情况或许会有不同。现在亚兰军队已经是大卫手下败将了,大卫废除了大马士革的军队,进驻主要城镇,强迫他们纳贡,那些亚兰人已经输了,当然要遵照胜利的一方所要求的去进贡。

之后,位于琐巴北面奥王提斯(Orontes)河的哈马王陀以差派使者到大卫那里,「原来陀以与哈大底谢常常争战」,过去一定是哈大底谢常常给他麻烦,现在大卫替他解决了一个强大的敌人,虽是如此,他一方面因为琐巴这个大敌灭亡松一口气,另一方面又希望与大卫结盟,如果不与大卫结盟,将来成为他们的敌人如何打败他呢?另一方面和大卫结盟或许可以从他那里获得保护。因此,他特别以自己的儿子为首,带领一队高层的使者代表国王出访,又携着厚礼,可知这趟决不是单纯恭贺大卫而已。古代常常以国王的儿子或女儿去进行外交,一方面表示慎重一方面让对方感觉诚意。哈马王陀以大概就是这样的想法,才会送大礼给大卫。『大卫王将这些器皿和他治服各国所得来的金银都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

 

八章13~18节

大卫在盐谷击杀了亚兰(或作:以东,见诗篇六十篇诗题)一万八千人回来,就得了大名;又在以东全地设立防营,以东人就都归服大卫。大卫无论往那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大卫作以色列众人的王,又向众民秉公行义。洗鲁雅的儿子约押作元帅;亚希律的儿子约沙法作史官;亚希突的儿子撒督和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作祭司长;西莱雅作书记;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统辖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大卫的众子都作领袖。

 

大卫后来出征攻打以东人(或者说是亚兰人),希伯来原文在第十三节中提及的叙利亚和亚兰显然是抄写上的错误,历代志上十八章十二节相应的经文,撒母耳记下八章十四节及七十士译本的相关经文都显示这场仗是对付以东的。这一次,亚比筛是军方元帅(代上十八12)。盐谷的位置未能确定,但大概在死海南面的亚拉巴。大卫打败以东,军队进驻当地重镇,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地方都要有自己的防营,大卫对这些地方也加强防卫工事,因着他的南争北伐现在整个以色列国真正得到安全了。

以色列四境至今大致安全了。大卫慑服了以东人,摩押人和约旦东面的亚扪人(八12、14)。希伯来各支派的敌人都被驱散一空,他们终于安全了。同样,南面的边界也因为打败了亚玛力人而平定了争战。西面的非利士人已屈服,北面的琐巴和大马士革亦遭歼灭。「大卫无论到甚么地方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这句话重复地提到(八6、14),深深刻划了神在以色列功业上的参与,如果神不是他们的战士,他们那里有能力这样打胜仗呢。

大卫从战败的各个民族中收到很多的战利品。他从琐巴带回了哈大底谢的侍卫在礼仪举行时戴的金盾牌和大堆铜器。他从哈马得到金器、银器和铜器。从其他国家又得到不少银器、金器以及其他财宝。世世代代东方国家囤积了大量宝藏,大卫也坐拥巨富,但有一点与众不同,除了需用的财宝外,他把大量珍贵金属用在建造耶和华的殿上(八11)。从哈大底谢夺得的金盾牌(八7)成为殿中至宝,一直放在那里,直至公元前926年罗波安朝代被埃及王示撒一世夺走为止(王上十四26)。

 

(二)、统治概况 (八15~九13)

大卫在外争战之余,国内的管治制度也维持得很好。当谈论到大卫统治「全以色列」(八15),是强调一个统一的国家。大卫是做王的理想人选,他维持「公平和公义」(15节),这是大卫做王成功的地方,与扫罗也有很大不同。扫罗因为嫉妒大卫而要追杀他,这些事情老百姓都看得很清楚,而大卫做王以后就秉公行事,让百姓安心的生活;在上掌权者若能秉公行事,国家就有幸福。之后提及的政府各部门领袖,可以断定大卫在宫廷制度中充当大法官,亦较多接触人民。约押在耶路撒冷一役成了英雄(五8),使他得到军队统帅的职位。大卫在位期间,他一直是统帅,直至后来支持所罗门的敌对派争夺帝位为止(王上一~二)。约沙法为「史官」(八16),是保存历史,纪录当代事件的历史学家。撒督和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作祭司(八17)。后者却因父亲和儿子的名字似乎因抄写的错误而倒置了。撒督在扫罗的时候作祭司,亚比亚他在大卫的时候作祭司,现在双方都保留了其身分。西莱雅作国家书记,负责保存文献,执行命令。比拿雅则统领非利士的雇佣兵,就是基利堤和比利堤的侍卫军。大卫沿习许多统治者的习惯,宁愿采用雇佣兵作侍卫也不用本国的侍卫,因为雇佣兵多要依仗统治者。

大卫的儿子也加入了建制之中,他们在希伯来文由被称作「祭司」(18),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执行祭司的职分。历代志上十八章十七节称他们为「王左右的首领」,可能大卫都让他的儿子们也慢慢加入,整个政治的活动。列王纪上四章五节又称他们为「王的朋友」,亦作「王的顾问」。较正确的翻译是:「大卫的儿子都作王的顾问」,或者说他们常常在王的面前出入,当然他们可能比较有机会来提供一些意见。

先知哈该对百姓和省长所挂念的问题传讲信息之前,用一个看起来似乎没有关联的主题传达神的心意,这个主题是关于「分别为圣」的事。哈该书二章十一到十三节:『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要向祭司问律法,说:若有人用衣襟兜圣肉,这衣襟挨着饼,或汤,或酒,或油,或别的食物,便算为圣么?」祭司说:「不算为圣。」哈该又说:「若有人因摸死尸染了污秽,然后挨着这些物的那一样,这物算污秽么?」祭司说:「必算污秽。」』有两个假设性的问题。假如一个祭司用他的衣服带过已经分别为圣预备用作献祭的肉,后来他的衣服接触到其他的饼、酒、或油,这些东西会因为它们间接与圣物接触而成圣吗?回答是否定的。这个意思是指成圣不能传递。第二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反过来问。按照礼仪上的律法如果有人接触到尸体,成为污秽的,如果他又接触到前面提到的东西,这些东西会因此变成污秽的吗?祭司的回答是肯定的,由于这样间接的接触,这些食物将变成不洁净。这个意思是,污秽是可以传染的。

成圣不能传递,污秽可以传染。这是「分别为圣」的基本原则。哈该书二章十二节中的两个「圣」字,在原文里面的意思就是「分别为圣」,在旧约圣经的其他地方也翻译做「成圣」。上帝用「成圣」的原则回答百姓和所罗巴伯什么呢?「成圣」在圣经中最开始是献祭中专门的用语,祭司要向神献祭之前要先「成圣」,祭司用来献祭的祭肉也要先「成圣」。「成圣」最初的两个意义是:「洁净了好亲近到神面前」和「奉献给神专为神所用」。祭司是一个专职的工作,他不可以有兼差的工作,要专心的在圣殿中服事神,每一次献祭以前祭司要非常谨慎的洁净自己。献祭的肉也是经过精挑细选,要完全在祭坛上烧光。「成圣」的观念后来在旧约律法中,加入了道德层面的要求,属于神的选民要「成圣」,除了遵守宗教上的礼仪之外,在生活道德上也不可以有亏欠。在新约时代,「成圣」的意义又更进一步的要求到内心的层面,我们不只在法律和道德上要圣洁,在我们的思想意念上也要圣洁。在马太福音五章二十七、二十八节,耶稣论到遵行诫命时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他犯奸淫了。」

真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