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17. 以色列人攻取艾城并焚烧(庄亚伦 牧师)


 

以色列人攻取艾城并焚烧

八章18~23节

耶和华吩咐约书亚说,你向艾城伸出手里的短鎗,因为我要将城交在你手里。约书亚就向城伸出手里的短鎗。他一伸手,伏兵就从埋伏的地方急忙起来,夺了城,跑进城去,放火焚烧。艾城的人回头一看,不料,城中烟气冲天,他们就无力向左向右逃跑。那往旷野逃跑的百姓,便转身攻击追赶他们的人。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见伏兵已经夺了城,城中烟气飞腾,就转身回去,击杀艾城的人。伏兵也出城迎击艾城人。艾城人就困在以色列人中间,前后都是以色列人。于是以色列人击杀他们,没有留下一个,也没有一个逃脱的。生擒了艾城的王,将他解到约书亚那里。

 

(四)、追击敌军 (八18~23)

当艾城的人被引诱离开城池后,耶和华吩咐约书亚伸出他的短鎗。这是伏兵要进攻艾城的讯号。约书亚的短鎗一定有一些特别的标志,使伏兵能够看到它。可能他的鎗附有旗号或军旗,但更可能的是太阳晒在高举的短鎗上面,反射过来,使伏兵收到要攻城的讯号。

看到约书亚举起的短鎗,城后的伏兵便急速起来攻城。占据城池后便放火烧城。正如约书亚在较早时以闪耀的短鎗作讯号命令伏兵攻城,现在伏兵则以焚城的烟问约书亚发出讯号,表示他们的偷袭已经成功。

艾城的人回过头来,看到浓烟从自己的城中升起。他们身处困境,无力逃走。翻译作「力」(八20)的那个字原是「手」的意思,表示有能力的意思(参申卅二36)。艾城的人没有能力向左或向右逃跑。若前进的话,他们便要面对约书亚和他的军队;若后退的话,他们便要碰到那些已经毁坏了他们城池的伏兵。

约书亚从后退中回过来攻击敌人(八21)。同时,伏兵从正在焚烧中的城池出来,在西方和敌人接战。以色列人击杀艾城的人,『没有留下一个,也没有一个逃脱的』(22节)。从这个迭句我们可以看到毁灭的彻底性。只有艾城的王被生擒,被带到约书亚面前。王代表了敌对和背叛耶和华的人,他要面对嘲弄、屈辱和死亡。

 

八章24~29节

以色列人在田间和旷野杀尽所追赶一切艾城的居民。艾城人倒在刀下,直到灭尽,以色列众人就回到艾城,用刀杀了城中的人。当日杀毙的人,连男带女,共有一万二千,就是艾城所有的人。约书亚没有收回手里所伸出来的短鎗,直到把艾城的一切居民,尽行杀灭。惟独城中的牲畜、和财物,以色列人都取为自己的掠物,是照耶和华所吩咐约书亚的话。约书亚将艾城焚烧,使城永为高堆、荒场,直到今日。又将艾城王挂在树上,直到晚上。日落的时候,约书亚吩咐人把尸首从树上取下来,丢在城门口,在尸首上堆成一大堆石头,直存到今日。

 

(五)、屠城 (八24~29)

在争战中击杀了所有艾城的人后,以色列人便进入艾城,屠杀城中余剩的人。第八章廿五节摘录了共有一万二千人被杀--那是全部的人口。既然以色列的司令官约书亚的职责,是要保证没有一个艾城的人能够逃脱,因此他没有收回他攻城的讯号(他举起的短鎗),直至所有的人都被击杀。约书亚举起的手使人记起在与亚玛力人的战争中摩西举起的手(出十七11~12)。

与在耶利哥时亚干的不顺服对照,以色列人顺从耶和华有关战利品的吩咐,他们只拿取被允许的东西(参八2、27)。看起来,他们并未忘记亚干的作为和灭亡;不会重复他的罪。

当完成征服后,约书亚焚烧艾城,使该城成为负面的记念物,那城继续荒废,最少直到约书亚记撰写的日子;那城毫无疑问地使路过的人清楚想起以色列的神的大能。约书亚所作的、显明完全征服了艾城,要公开屈辱艾城的王。东方的习惯是要把王杀死,然后把他的身体挂在木架上,或用鎗把身体刺透以公开示众。一个现代的例子便是二次大战结束时墨索里尼的身体公开展览。

把死去的王的身体公开展示至少有两个目的:

(1)使那次征服更形清晰,并且使敌人屈辱,自承失败。

(2)把恐惧打进附近的人的心坎里。

 

他所作的事是根据申命记廿一章廿二节,需要致反叛者于死地并加以凌辱。凡挂在木头上受凌辱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诅的」,那是公开的羞辱(23节)。这个公开的凌辱预示了耶稣基督的工作,祂为了全人类受了咒诅,为全世界的人成为赎罪者(加三13)。按照律法,需要把王的身体在日落之前搬走(申廿一23),免得地被玷污。与亚干的情况一样(七26),约书亚在艾城王的身上堆了石头,作为背叛以色列的神反面的记念物。

 

八章30~35节

那时约书亚在以巴路山上,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筑一座坛。是用没有动过铁器的整石头筑的,照着耶和华仆人摩西所吩咐以色列人的话,正如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众人在这坛上给耶和华奉献燔祭,和平安祭。约书亚在那里,当着以色列人面前,将摩西所写的律法抄写在石头上。以色列众人,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的,和长老、官长,并审判官,都站在约柜两旁,在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利未人面前,一半对着基利心山,一半对着以巴路山,为以色列民祝福,正如耶和华仆人摩西先前所吩咐的。随后约书亚将律法上祝福咒诅的话,照着律法书上一切所写的,都宣读了一遍。摩西所吩咐的一切话,约书亚在以色列全会众,和妇女、孩子,并他

们中间寄居的外人面前,没有一句不宣读的。

 

二、颂赞神 (八30~35)

这个征服艾城的总结是绝对重要的。以色列人向北步行约三十哩便抵达以巴路上。以色列人要举行的敬拜仪式,和耶和华在申命记十一章廿六至三十节和廿七章二至八节所吩咐的一样。这是象征式地竖立耶和华的律法,作为以色列人在迦南地不能改变的生活法则。

北行的路程可以在两天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圣经中没有提及这次行程,而显然在路上没有任何事情发生,因以色列征服耶利哥和艾城的消息已在他们之前传扬出去了。当地居民的心一定是充满了恐惧。并且以色列的战士必定和那群人同行,使以色列能够击退任何敌对的势力。另一点有兴趣的地方是示剑也必被以色列所占领,因为这地方在北面的以巴路山及在南方的基利心山之间的山谷中;但圣经没有提及任何战争。最好的解答可能是,在以色列攻占艾城和逗留在示剑期间的一段短暂时间。在这段时间,一队以色列士兵前往北方,征服了那地区,使敬拜的以色列人可以平安地北行。

这是第一次敬拜神,约书亚为耶和华在以巴路山上筑了一座坛(八30)。以巴路是两座山中较高的一座,高达3,080呎--是一处适合以色列献祭的地方。以色列在这里向耶和华献燔祭和平安祭。这是非常重要,因为在这地的第一次敬拜,以色列与耶和华更新立约的关系。这个国家已经在西乃山与耶和华订立宗主及从属的条约(出十九3~8),现在再加以肯定。

我们有兴趣知道,燔祭和平安祭都是以色列人出于自愿的献祭(利一1~17;三1~17)。燔祭表示向耶和华完全的奉献是全人的奉献,在这一次是全国的奉献。平安祭是酬恩的祭,表示与神已经奠定了平安,因此献祭的人现在享受与神的团契。

这座坛是用未曾以铁器凿成的石头筑成的(参出二十25)。未曾加以斧凿的石头代表神当日所创造的地;任何要改善神的创造的尝试都会加以玷污。

约书亚的第二项敬拜行动乃是把律法抄写在大石头上(八32)。他可能把出埃及记至申命记的一大部分刻凿在石头上面。这个工作的技巧,我们可以从哈慕拉比(Hammurabi)的石刻律法看到,这个石刻在一块七呎高的石头上面,有3,654行文字,分为五十一栏。根据申命记廿七章二节所说的,这些石头墁上石灰,方便刻画。

刻画律法是进一步的行动,表示以色列再次肯定了他们向摩西之约的委身。借着抄写了律法一次,以色列表示他们置身于律法之下,并且肯定了他们守律法的决心。

敬拜的第三个行动是在两座山上宣告咒诅和祝福的话。以前曾吩咐以色列人聚集六个支派(西缅、利未、犹大、以萨迦、约瑟和便雅悯)在基利心山上祝福百姓(申廿七12)。这些祝福以顺服为先决条件,这一切都列在申命记廿八章一至十四节里面。另外的六个支派(流便、迦得、亚设、西布伦、但和拿弗他利)要站在以巴路山上,宣布咒诅(申廿七13)。这些咒诅乃是耶和华因为祂的百姓的不顺服,而加于他们身上的惩罚,这一切都列明在申命记廿七章十五至廿六节和廿八章十五至六十八节里。这个约的先决条件性质,可从那些规定和应许中看到:「你若留意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这以下的福必……临到你身上。」(申廿八1~2)。「你若不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这以下的咒诅都必追随你,临到你身上。」(申廿八15)。

经文显示,以色列的领导人(长老、官长和审判官)站在约柜旁,在山谷中,一半站在以巴路山坡上,其他的六个支派则站在南面的基利心山坡上(八33)。约书亚显然有利未的祭司来宣读律法,一切都以「祝福咒诅的话作解释」(34节)。约书亚很可能并没有亲自宣读律法,而是交托那些曾受吩咐要宣读律法的人去进行(申廿七14及以下经文)。圣经中常说人只作一些他们受吩咐去作的事情。以巴路山上的六个支派对咒诅的话说「阿们」,而在基利心山上的其他六个支派则对宣告祝福的话说「阿们」。

宣读的律法只限于「祝福和咒诅的话」(申廿七~廿八章)。这次宣告,以色列全会众,妇女孩子并他们中间寄居的外人,都可以听到(八35)。这里对会众的描写,进一步解释卅三节中的以色列众人的意思。

宣告咒诅和祝福的话的地方也有特别的意义。那里是迦南地的中央。这处具有战略性的地方表示神的律法,要从这里伸展到全地,并整个国家把自己和摩西律法的规定连结起来。这是他们对立约委身的一个象征表示。

 


真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