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文学研究】22. 主给撒狄教会的一封信(罗门 牧师)

「你要写信给撒狄教会的使者,说:『那有神的七灵和七星的,说:我知道你的行为,按名你是活的,其实是死的。你要儆醒,坚固那剩下将要衰微(原文作死)的;因我见你的行为,在我神面前,没有一样是完全的。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样领受、怎样听见的、又要遵守,并要悔改。若不儆醒,我必临到你那里,如同贼一样。我几时临到,你也决不能知道。然而在撒狄,你还有几名是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他们要穿白衣与我同行,因为他们是配得过的。凡得胜的必这样穿白衣,我也必不从生命册上涂抹他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众使者面前,认他的名。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启三1~6)

撒狄教会是一个世俗化的教会,世俗化就是代表真理已经被妥协了、稀释了。教会为了取得与社会认同,往往就会牺牲掉真理的立场,撒狄最流行的宗教是敬拜象征世界繁荣的女神区伯利(Cybele)。书信中使徒约翰不曾提到像士每拿或别迦摩教会所受到的信仰逼迫,也没有见到类似尼哥拉一党人的异端,撒狄教会的问题似乎不是外来的而是因为教会太过舒适,主耶稣对他们说「你要儆醒」,这是一个比较懒散的教会,教会已习惯于安全的环境,我们可以想象这是一间连罗马人都不愿意去骚扰的教会,为什么呢?原因恐怕是这个教会根本没有基督徒的见证与立场,教会已经失去她存在世界上的目的,风平浪静的结果,往往是懒惰不振。

世俗化的教会与律法主义的教会(如以弗所)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是走纵欲的道路,一个是走禁欲的道路。纵欲就是与世界认同,所以只要喜欢的事,就可以去做,但律法主义的禁欲思想是不可做这个、不可做那个,无论是世俗化的信仰或走律法主义的信仰都是两种极端的现象,与主心中理想的教会所差甚远。

从启示录我们可以看见主心中理想的教会模式具有以下几种特质:

  1. 拥有圣洁:上帝是圣洁的,所以教会也要圣洁。圣洁就是从世界分别出来,不受世界的污染。圣洁与律法主义不同,律法主义是倚靠自己过所谓圣洁的生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但真实的圣洁是让上帝的圣洁内化在我们的心中,是以上帝为中心的生活,使我们对罪恶自然有一种厌恶感,同时我们渴望与主更多的亲近,渴望讨主喜悦。教会若不圣洁,教会将失去对世界的影响力!

  2. 拥有真理:真理就是上帝的启示,无论是耶稣的救恩、上帝的属性、教会的生活,上帝已透过新旧约圣经启示我们明白祂的法则,异端就是扭曲真理,一个没有持守住真理的教会,就不是教会。真理是上帝托付给教会最重要的资产,有一天我们都要向上帝交账,因此真理绝不容许被稀释、被扭曲,教会不仅要持守住真理,更应传扬真理,使真理在我们的世代传承下去。

  3. 拥有真爱:真实的爱是来平衡律法主义的,以弗所书四章15节说:「惟用爱心说诚实话」的意思就是:在爱中持守真理或在爱中说真理,这是一个成熟教会的标志。有真理却没有爱很容易走向律法主义,但是有爱却没有真理,也很容易走向世俗化。基督信仰所说的爱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有温度的动力,而动力所行走的轨道就是真理。

  4. 拥有和好:基督的信仰与教会是非常重视关系的,我们与神和好,也要与人和好。和好就是关系的修复,关系修复就可以除掉许多心中的苦毒,如使徒约翰说:「爱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并没有绊跌的缘由。惟独恨弟兄的,是在黑暗里,且在黑暗里行,也不知道往那里去,因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约壹二10~11)恨就是一种绊脚石,会叫人跌倒,也会叫人属灵的眼睛瞎掉,以致看不见真理。

主给教会的名称(v.1a

主给撒狄教会的自我介绍是「那有神的七灵和七星的」,从启示录一章4节、四章5节(又有七盏火灯在宝座前点着;这七灯就是神的七灵)、五章6节,可以知道七灵就是圣灵,是上帝那完全的灵,七星就是七个教会的使者(启一20),这位主是完全的主,所以祂期待教会也是完全的教会(但可惜撒狄教会是一间很不完全的教会),祂的灵运行在教会中,祂也有能力完全掌管教会,在主右手中的七星是代表天上的使者,七个金灯台是七个教会,是主在地上的代表,是地上的使者。

主知道教会的问题(v.1b

这个教会如同以弗所和推雅推喇教会,主一开始就说:「我知道你的行为」,这里的行为是多数的,行为包含我们的动机与动作,在这里撒狄教会以自己的行为为荣,或者别人也认为这个教会的行为是值得称许的,在新译本第一节圣经翻为:「我知道你的行为,你有名声,说你是活着的,其实你是死的。」因此这个教会在名义上是活着的,可是事实上却是死的(新汉语译本),为什么教会的自以为和主对教会的评估有这样认知上的落差呢?如箴言所说:「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箴十四12;十六25)。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撒狄是从世界的眼光来看自己,而不是从上帝的眼光来看。从世界的角度来看,教会可以累积许多财富、教会可以办许多慈善活动、可以办许多培灵特会、教会可以成为俱乐部,或许在人看来这是一间很活跃的教会,但事实上,这个教会已经失去了真理的热忱(真理)、失去圣徒应有的品德(圣洁)、甚至彼此间充满了虚假的问安与关系(真爱与和好),如同法利赛人在信仰上仍进行许多宗教活动,但事实上与主的关系是非常疏远的。主说:「因为这百姓亲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敬畏我,不过是领受人的吩咐。」(赛二十九13)这就是教会危机的所在!

主对教会的警告(vv.2~3

(1)  要儆醒祷告:「你要儆醒,坚固那剩下将要衰微(原文作死)的;因我见你的行为,在我神面前,没有一样是完全的。」(启三2),儆醒与祷告是一体两面的,如同在客西马尼园里主对门徒说:「总要儆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太二十六41),撒狄这个城市在历史上曾有两次因为懒散的缘故而被敌人攻陷[1],同样教会若保持儆醒祷告,就不会入了迷惑,属灵的敌人就不能轻易胜过我们。迷惑就是试探(temptation)希腊原文是同一个字。可见撒狄这个教会已经进入试探里面而不自知,因为他们已经失去儆醒的心,一个已经进入试探的教会,她属灵的体质将会越来越弱,如同寄生虫在身体里面,吸收身体的养分一样,不用等外面的敌人来逼迫,身体就已经先病得奄奄一息了,以致撒狄教会在上帝眼中即将成为一间死亡(衰微)的教会。唯有教会不断儆醒祷告才能辨识出教会属灵问题的所在,如经文说:「因我见你的行为,在我神面前,没有一样是完全的。」主不断在观察和寻找撒狄教会的行为或工作,但很可惜这些工作至今没有一样是令上帝满意的。「完全」这个字是指「满足」或「成全」,或许他们所行的满足了人的要求,迎合了人的胃口,被人所接纳了,但他们所行的却不能满足上帝的要求,达不到上帝的标准。一个事奉者有时必须在讨人喜欢与讨主喜悦中做出抉择,无论是讲道、教会的各种活动或未来的计划都必须讨上帝的喜悦,如保罗说:「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么?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一10)、「但神既然验中了我们,把福音托付我们,我们就照样讲,不是要讨人喜欢,乃是要讨那察验我们心的神喜欢。」(帖前二4)

「把那些剩下来将要死的坚强起来」(新译本)是指撒狄教会中有些软弱的基督徒,虽然整体看来,撒狄在属灵的生命上是死的,但他们中间仍然有少部分人是有信心的,在行为上不同流合污的、不世俗化,不随波逐流,只不过他们的声音在教会中很微弱,因此教会的领导人有责任使他们刚强、建立起来。因为「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赛四十二3)

(2)  要真实悔改:「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样领受、怎样听见的、又要遵守,并要悔改。若不儆醒,我必临到你那里,如同贼一样。我几时临到,你也决不能知道。」(启三3),要回想(记念)、要遵守(保持守卫,表达一种连续的儆醒状态)、要悔改(改变)是主给教会的三道命令。撒狄教会要回想要记念过去所领受的真理、过去所接受的教导,并且以真理作为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这是回到教会的基准点。有了真理为准则还必须以儆醒的态度来切实遵行真理,因为知道真理和落实真理在生活中,往往会有很大的落差,那要怎样拉近这个落差呢?就是要悔改,悔改是内心的转变,真实的悔改是会带出行动的,为什么有的人只单单听道而没有行道呢?最大的差别就是在于有没有悔改的态度,有悔改的心,听道就能行道了。

但若不儆醒也不悔改,教会必然落入上帝的管教与审判当中,「因为时候到了,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彼前四17),至于他甚么时候要来,以什么形式而来,我们都不知道,虽然这种主对教会管教的来临与主的第二次再来的意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出奇不意的来临,马太福音二十四章42~44节和彼得后书三章10节都提到当主再来时:「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所以,你们要儆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那一天来到。家主若知道几更天有贼来,就必儆醒,不容人挖透房屋;这是你们所知道的。所以,你们也要豫备,因为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

主给得胜者的赏赐(v.4~5

「然而在撒狄,你还有几名是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他们要穿白衣与我同行,因为他们是配得过的。凡得胜的必这样穿白衣,我也必不从生命册上涂抹他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众使者面前,认他的名。」(启三4~5),在撒狄教会仍有几个人持守住信仰,在道德生活上不与世俗妥协,他们是未曾污染自己衣服的,他们将穿白衣与主同行。在这里弄脏和污染的用语,让人回想起在小亚细亚所发现的一块碑文,碑文上写着若是穿着污秽衣服的人不能敬拜神,否则就是对神明的一种亵渎;由于羊毛纺织和漂染是撒狄的主要工业,穿污秽衣服的比喻,当地人一读就很容易明白。「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表示他们的行为有别于世俗化的生活,按照启示录七章9~17节所描述的这些穿白衣的人也是经过大患难的人,「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在旧约事奉的祭司进到上帝面前执行职务的时候,也是穿白衣(利十六4),这是一种纯洁的象征。信徒在地上若偶有犯错「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9),只要我们随时倚靠耶稣的宝血,我们就可穿白衣与主同行,这些穿白衣的人将在神宝座前,昼夜在圣殿中事奉主(启七15)。

在这里主对得胜者的三重应许:穿白衣、姓名记载在生命册上、还有主将认他的名字。名字记在「生命册」上,表示有天国的公民权。在旧约中,生命册记载了所有属于上帝权柄管制下以色列人的名字,「耶和华对摩西说:谁得罪我,我就从我的册上涂抹谁的名。」(出三十二33)、诗篇第六十九篇28节大卫祷告说:「愿他们从生命册上被涂抹,不得记录在义人之中。」、「那时,保佑你本国之民的天使长(原文作大君)米迦勒必站起来,并且有大艰难,从有国以来直到此时,没有这样的。你本国的民中,凡名录在册上的,必得拯救。」(但十二1),这些观念与当时俗世的希腊罗马人的概念类似。当时的城邦按照人民的等级和部落把公民登记入册,新的公民要注册,而不合格的公民则从册子上抹去他的名字。在这里主对那些得胜者的应许是肯定的,无论在环境任何的变动下,他们的名字绝对不会被涂抹掉,而且还要在天父和众天使面前被宣告(confess)出来。


[1] 莫里斯着,《启示录》,校园,页72-73。

真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