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文学研究】19. 主耶稣给士每拿教会的书信(罗门 牧师)

 

在节目中所要和你分享的题目是:主耶稣给士每拿教会的书信

「你要写信给士每拿教会的使者,说:『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的,说:我知道你的患难,你的贫穷(你却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称是犹太人所说的毁谤话,其实他们不是犹太人,乃是撒但一会的人。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叫你们被试炼,你们必受患难十日。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启示录二8~11)

士每拿教会是启示录七间教会中,没有被主耶稣所责备的两间教会其中一间,另外一间为非拉铁非教会,这两间教会是得胜的教会,士每拿是在受苦中得胜的教会,非拉铁非则是努力遵行主道的教会。

【士每拿的背景[1]

士每拿(Smyrna)是今日仍然存在的城市(今日名为Izmir伊兹米尔,土耳其第二大港),在以弗所北方约56公里的地方,在主后26年,因为长期效忠罗马,所以在当地建筑一座献给罗马皇帝提庇留的庙宇(城中另有罗马的女神庙Dea Roma),此后数十年间它一直都是帝王崇拜的中心,城中的犹太人众多,并且极端反对基督教信仰,后来罗马皇帝多米田颁布皇帝崇拜谕令,更使得基督徒容易受到攻击和迫害,主后156年著名的士每拿主教坡旅甲(Polycarp),在一场犹太人所发动的严厉迫害中,因为拒绝称呼西泽为主,而被活活烧死。

首先我们要思想的是主宣告祂自己的名称: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的,在旧约就已经宣告「耶和华以色列的君,以色列的救赎主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除我以外再没有真神。」(赛四十四6),「首先」(I am the first)是在宣告上帝是一切的源头,万物皆从祂而出,祂是万有的本源和创造者,「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甚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徒十七24~25);而「末后」(I am the last)是表达上帝将终结人世间的一切,祂是万有的终结者和审判者,如彼得后书三章10节:「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因此我们要尊荣这位上帝,祂是独一的神,祂应当成为全人类唯一敬拜的对象,祂是创造者也是审判者,「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27),这种创造与审判的概念,都表达了上帝至高无上的主权,在旧约是如此,在新约也是如此,对以色列人是如此,对外邦人也是如此,当然也对祂自己的教会(教会就是神的家),「因为时候到了,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若是先从我们起首,那不信从神福音的人将有何等的结局呢?」(彼前四17)。

我们的主不仅是创造者「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约一3),也是审判者「父不审判甚么人,乃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约五22),他也是从死里复活的那一位,这是表明他以人的身分战胜阴间与死亡的权势,他已经撼动了地狱的门,「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来二14)、「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工作,works)。」(约壹三8)、「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林前十五26),因此复活的道理,成为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也成为我们最大的盼望。因着复活的大能,人心才有改变的可能,生命才有转化的机会,因为叫耶稣复活的能力,也能运作在信靠耶稣的人身上(弗一19),再大的困难与问题,无论如何围绕神的子民与教会,终究因着神复活的大能必仍可破茧而出,再软弱的信徒,也将因着圣灵与复活的大能刚强起来(弗三16),「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林后四8~10)

因着我们认识主是创造者、审判者与死里复活的那一位,教会就会有得胜的把握了,因为这些名称是主专门针对士每拿教会的宣告,同时有四个方面的信息是给士每拿教会的:

一、主知道教会的光景:「我知道你的患难,你的贫穷(你却是富足的)」主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的光景,我们无法完全明了受苦与患难对教会的意义,因为苦难本身就是一件奥秘,针对苦难所有的答案,都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心中的疑惑,但有一件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些患难是经过上帝允许和衡量过才临到我们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罗五3~4)。患难锻练基督徒的品格,经由患难上帝把我们生命中的渣滓除去,「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伯二十三10),对保罗的患难而言是一根刺,叫他学习谦卑倚靠恩典、对约伯的患难而言,叫他学习「从前风闻有祢,如今亲眼见祢」、对士每拿教会而言,患难临到他们,是要他们学习「至死忠心」(10节),另一个患难就是在贫穷和缺乏中学习仰望主的供应。每一个教会要学习的功课不一样,因为主知道他的教会正面临甚么瓶颈是需要突破的。

在人来看士每拿教会是贫穷的(他的语气是很重的,是指一无所有),因为基督教的信仰是不合法的,且整个大环境对他们是不友善的[2],有犹太人对他们的攻击,有罗马人因为皇帝崇拜对他们信仰上的逼迫,或许他们的工作权和生存权被剥夺,但他们仍然持守信仰,他们在信心上是富足的,「我亲爱的弟兄们,请听,神岂不是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并承受他所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国么?」(雅二5),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贫穷人(物质和心灵的贫穷),神却看他们是富足的;另一种人是富足人,神却看他们是贫穷的,例如那位无知的财主,为自己的灵魂积攒钱财(路十二21),先知耶利米也警告那些在神面前是贫穷人的,乃是因为他们对神的作为与法则是无知的人(耶五4)。老底嘉教会虽然是富足的,但是在神的眼中,他是一间又贫穷又可怜的教会。属灵的富足是与今世的财富无关。

相信今天有好多教会绝不会羡慕士每拿教会的遭遇,反而希望有老底嘉教会的财富,毕竟十字架的路是窄路,愿意背的人是不多的,而那些想要一面拥有老底嘉富足的教会,另一方面又想持守像士每拿教会那样的忠心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教会不是不能拥有地上的富足,而是要倚靠那位真正使我们富足的上帝。

二、主知道教会的敌人:「也知道那自称是犹太人所说的毁谤话,其实他们不是犹太人,乃是撒但一会(原文作会堂)的人。」这里告诉我们教会的两种敌对势力,一种是不信的犹太人,他们毁谤士每拿教会,毁谤就是用苦毒的言语对人作不实的攻击。犹太人因为不接受耶稣为他们的弥赛亚,后来甚至宣告基督徒为异端,逐出犹太会堂,无论是过去使徒保罗曾逼迫教会或是初代教父坡旅甲殉道的事(士每拿主教主后156年殉道,死时86岁),都是犹太人长期敌对教会的证明。

另一种教会的敌对者是撒但,自古以来撒但就要破坏神的工作,但这些犹太人为何成为撒但一会(原文作会堂)的人呢?有的人认为因为他们在会堂里放了偶像或跟随了撒但,换句话说,这些犹太人成了撒但所使用的工具,他们是属撒但的子民,不是神的子民,如保罗说:「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罗二28),主耶稣也曾责备那些自以为义的犹太人说:「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太二十三15)

三、主给教会安慰信息:「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叫你们被试炼,你们必受患难十日。」患难是确实的,但安慰与恩典也是确实的,「为主受苦」在今天或任何一时代都不是一个令人欢迎的题目,提到为主受苦,就有人会联想到放弃自己舒适的生活或离开自己已经习惯的模式,但无论我们如何规避这个主题,苦难一定会找上门来,因为「人生在世必遇患难,如同火星飞腾。」(伯五7),只是当患难临到我们的时候,我们的态度是如何?有人选择埋怨、有人选择逃避、有人勇于面对,在这里主耶稣就是鼓励士每拿教会要勇于面对苦难的来临,要怕所当怕,主说:「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太十28),因为魔鬼不是苦难剧场的导演,牠只是其中一个角色而已,唯有我们的主才是真正的编剧和导演,唯有主才能决定苦难何时落幕,演员何时下场,祂已经为了我们的苦难设了底线,「十日」就是一个底线。

虽然在艰困的时刻尚未结束以前,教会仍要接受试炼十天,「十日」有人认为代表一个象征的数字,是指一段完整的时间,或指经过十位罗马皇帝的逼迫,也代表着基督徒要受到完全的试炼,因此「受患难十日」表示一段神所限定而颇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信仰是不自由的。是的!神也容许这种信仰上的不自由临到祂的教会,今日在世界各地还是有些地方在信仰上是不自由的,但教会仍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茁壮起来。「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

「试炼」或「试探」一词在希腊文的意思是「试验」、「证明」,但它可以照其所要达到的目的而有所区别。神试炼人的目的,是要使人经过考验以后,生命更成熟、信心更坚定。撒但试探人的目的,却是蓄意要人在诱惑中跌倒、失败,希望人因此离开神。「他(主耶稣)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来二18)当试探诱惑的压迫强势地临到我们的生活时,就是神得以被彰显的时候,因为祂赐给我们得胜的力量。

四、主给教会得胜应许:「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在这里「至死忠心」与「生命的冠冕」成为一个强烈的对比,唯有把今生的生命置之度外的信徒,才有可能赢得永生的冠冕,这种「先死后生」的独特观念是新约圣经所特别强调的,「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灵魂)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可八35),在使徒约翰的时代士每拿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和海港,因此被称为「亚洲的冠冕[3]」(The Crown of Asia),因此约翰说得胜的必得生命的冠冕,对士每拿人而言就有特别的意思了,这里的冠冕不是指帝王头上的冠冕[4](diadem),而是指花环或头上的花圈,花环的冠冕是运动大会中,得胜者的标志,也是筵席上客人头上的喜庆装饰。

直到今天在这座城市中仍有半数以上的基督徒(东正教),在那里也是一个学术和敬虔的中心,昔日罗马该撒的神庙已成废墟,残害基督徒的竞技场亦倒塌了,教会的光芒,基督徒的信心仍为后世处于试炼中的信徒带来无穷的勇气和盼望。

第二次死的害就是指永远的灭亡,「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就是指获得永远的生命为奖赏,「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雅一12),「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启二11)这句话也同样出现在给其它六间教会的劝勉中,意思是给士每拿教会的信息和鼓励,也是圣灵给每一个时代教会的信息,换句话说是跨时代的信息直到今天,我们应当听!这是一句命令语气,唯有注意听,我们才会把这些话语谨记在心里。


[1] 参格兰‧奥斯邦着,《启示录注释上》,华神,2008年,页169-170。另参饶柏‧孟恩思着/李忠晋等译,《启示录注释》,麦种传道会,2007年,页159-160。

[2] 参鲍会园着,《启示录》,天道,页76。

[3] 参杨牧谷着,《基督书简—启示录的七教会书信》,校园,页245。

[4] 参莫里斯着,《启示录》,校园,页63。

真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