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文学研究】16. 撒迦利亚书与启示文学(二)(罗门 牧师)

 

在节目中所要和你分享的题目是:撒迦利亚书与启示文学(二)

第二部分:关于以色列和要来的弥赛亚的预言(九1~十四21

撒迦利亚书九至十四章是旧约预言的精萃,是「预言中的预言」,亦是弥赛亚预言的重点经文。在这六章中,神透过先知向选民预告他如何应验上文,就是与以色列同在的应许(八23)。神将选民带至一个时代内,在那时(「在那日」、「到那日」,那是借着弥赛亚的复兴甚至影响到列国的时代),所有关乎神与选民同在的应许,全部皆应验。

这下半部共六章的篇幅分为二个默示。每三章一段默示,「默示」(massa)原文为「负重或重担」的意思,却有多方面的涵义(1)警告性的圣言(oracle)或预言(Prophecy)(参耶二十三33~40);(2)警告性的宣告(utterance);(3)一个使人心情极其沉重的预告。

在主题方面,这六章篇幅分成二大主题:首三章(九至十一章)主论弥赛亚,后三章(十二至十四章)却论弥赛亚的国度。第一部分预告弥赛亚的国权及生平,第二部分论以色列的被拯救与被高举。前者论弥赛亚的遭遇与结果,后者则论以色列的遭遇与结果。简单说来,并以新约启示为辅证,前段是有关弥赛亚第一次来临,后段却关乎他第二次再临。按本书上半部之主题的关系方面看,这后六章与前八章的末世观是前后一致的。按逐章来看,每章主题可分别说明如下:        1.     弥赛亚的国权(九章)、        2.     弥赛亚的作为(十章)、    3.     弥赛亚的被弃(十一章)、        4.   以色列的被救(十二章)、        5.     以色列的被炼净(十三章)、6. 以色列的被高举(十四章),综合以上讨论,我们归纳出撒迦利亚书里面几个重要的神学观念:

  • 重建圣殿:当犹太人从巴比伦归回,便依从较早期的先知以西结和耶利米的指示,进行圣殿重建的计划。以西结更预言了圣殿的重建(结四十至四十八章)。二人亦同时预言将会有两位领袖带领犹太人,分别是撒督后裔的祭司(耶三十三18,结四十四章)和出于大卫家的后裔(耶三十三15~17,结三十四23)。设巴萨领导了第一批犹太人回国。由于他是大卫的后裔(犹大王约雅斤的儿子),所以便有资格成为首任总督。可惜,他只成功地为圣殿的重建奠下了根基(拉六16)。后来作为设巴萨的侄子(约雅斤孙儿的所罗巴伯)接任为第二任总督。他担任领袖之后,便得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此时耶和华上帝兴起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说预言鼓励百姓完成圣殿的重建工作(四9)。

  • 敬拜:撒迦利亚的预言既然强调圣殿的重建,亦同时提醒我们敬拜的重要性。自从约西亚的改革之后(约主前620年),唯一认可的献祭地点就是耶路撒冷。神喜悦忠心的人来到那里恳求祂的恩(八20~22)。耶路撒冷将恢复圣洁的献祭(十四20~21)。百姓若想得到从天而来的赐福,便要前往锡安守节(十四16~17)。圣殿之中不单充满喜乐的欢呼声和快乐的歌唱(八19),有些时候,亦要在可畏的神面前肃敬静默(二13)。这最后一点是我们可以直接用在敬拜上的。高声颂赞和静默崇拜都是敬拜神的合宜方式。先知撒迦利亚书所教导的敬拜原则却仍然切合我们的时代,因为它强调人们在敬拜中必须要服从。虽然我们今天比旧约的信徒在敬拜神的方式上享有更大的自由,但我们却必须小心按照神的吩咐来敬拜,而非单凭自己的喜好。旧约要求敬拜的人献上祭牲;到了新约,我们则必须借着神儿子所献的祭来到神面前。而且,神要的不再是祭牲的血,反而是把我们的身体「献作活祭」(罗十二1),以及不断献上「颂赞为祭」(来十三15)。

  • 神的主权:犹太人之所以遭受被掳的惩罚,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参与祭拜迦南的神明。他们误以为巴力,会为五谷带来雨水。然而,其实是耶和华垂听农人祈祷,降下甘霖雨露(亚十1~2)。祂亦掌管了历史。神使祂的百姓散居在列国中间;又带领他们重回故土(十9~10)。此外,祂更会惩罚伤害祂百姓的列国(二8~9;十11;十二9)。

  • 神的眷顾:波斯王首先批准犹太人重建圣殿,可是,要到较后期,就是尼希米的时代(主前445年),才允准他们重建城墙。由于当地不少居民起来攻击犹太人,反对他们修筑城墙,所以,这些被掳归回的人便忧虑自己的安危。然而,神却应许要用祂荣耀的火四面包围耶路撒冷,藉此保护他们;又保证会在他们中间,与他们同在;以驱除他们的恐惧(二5)。另一个显明祂眷顾的标记,就是祂承诺要让经济衰退的情况结束。神会赐福百姓,使他们富足,作为他们在重建圣殿一事上表现顺服的赏赐(八9~13)。

  • 撒但:我们在本书第三章窥见一幅关乎天上法庭的景象,大祭司约书亚站着,遭受一位名叫「撒但」或「那恶者」的人物指控。根据撒迦利亚书所示,这「撒但」并非善类,因为他遭到耶和华责备(三2)。启示录十二章10节同样称他为「控告我们弟兄的」。神在旧约只给予有限度的启示;再加上新约的补充,我们便对撒但有较全面的认识,知道他是一个从天上堕落,完全属乎邪恶的属灵敌人。然而,撒迦利亚的看法与新约完全一致,就是指出我们不应害怕这个属灵敌人。我们必须相信神会赦免我们的罪,就正如祂昔日赦免约书亚的罪一样;如此,我们便不用畏惧任何的指控。

  • 罪、成圣和救恩:本书一开始便劝百姓悔改,提醒他们回想先祖们所犯的罪。先前的众先知都曾起来斥责与他们同时代的人,可惜他们没有悔改。撒迦利亚提醒他们不要重蹈覆辙。神其实已应许百姓,他们若肯回转归向祂,祂就会归向他们(一2~6;参七8~14)。先知明确列出的罪,包括有拜偶像(十三2)、骄傲(亚述的骄傲,十11)和缺乏同情心(七9~11)。被掳归回的百姓可借着甘心乐意地重新投入修筑圣殿的工作,来表明自己的真心悔改。神亦将要显出祂的恩典,首先是除去大祭司约书亚的罪(三1~5),继而便是除掉这地的罪孽(三9)。先知在一个有关量器的异象中,看见罪孽和恶人从犹大运到巴比伦(五5~11)。在本书的第二部分则告诉我们,当历史快接近尾声的时候,神将要开一个泉源,洗净「罪恶和污秽」(十三1)。在那日,耶和华会拯救祂的百姓,除了领他们回到自己的土地之外(八7;十6~10),还会供应他们(九16)。

  • 道德要求:撒迦利亚一再强调要以公义、恩慈和怜悯待人,尤其不可欺压社会中的弱势社群,包括孤儿寡妇和寄居者(七9~10)。这教训早于摩西时代便已提出(出二十二22;二十三9),也是众先知教导的核心(赛一16~17,耶七5~7,摩五15、24),新约亦一再重申肯定(徒六1~3,雅一27)。书中还提出一个警告,就是不可恶待神的选民──犹太人,因为他们是「他眼中瞳人」(亚二8)。外邦人将会为他们加诸在犹太人身上的一切伤害而遭受惩罚(二9)。因此,对于任何形式的反犹太主义,基督徒都必须持反对立场。虽然今天神的百姓已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只要他们是相信耶稣的(罗十一13~24),不过,神却没有离弃犹太人(罗十一2),他们亦终有一日会整个民族归向主(罗十一26)。

  • 为福音作准备:撒迦利亚预言将有一天,救恩的大门要为非犹太人打开。他预言必有多国的居民来到耶路撒冷,一同敬拜耶和华。他们会拉住一名犹太人的衣襟,对他说:「我们听见神与你们同在了」(八20~23)。那些不肯守住棚节的列国,将遭到刑罚(十四16~19)。其实,不单撒迦利亚论到这些主题,以赛亚和弥迦均预言将有一天,列国要在锡安寻求神(赛二2~3,弥四1~2)。犹太人要作列国之光(赛四十二6;四十九6);他们要成为神的见证(赛四十三12)。异地的居民──其中还包括他们一些统治者──将带同他们的财富来到犹太人中间,承认以色列的神才是唯一真正的神(赛四十五14;四十九7、22~23)。反观犹太教的历史,并不见得它是一个着重宣教的宗教。不过,在第二圣殿时期的犹太人,却表现出带领外邦人归信犹太教的信心(太二十三15)。那些作出回应的外邦人,使撒迦利亚的预言得以部分成就。另一部分的成就,则在于许多异教徒成了「敬畏神的人」。这些人并没有完全归入犹太教,却愿意离弃他们的偶像,敬拜独一的真神。他们获准进入耶路撒冷圣殿的外邦人院,却不准超越那在犹太人和外邦人中间作分隔的墙,违者一律处死。基督徒在耶稣所成就的工作中,看见旧约的预言得着更完全的应验。那在中间分隔的墙已经因着基督的死,被彻底地拆掉,以致无论是犹太人抑或外邦人都可以借着祂来到神的面前(弗二13~16)。撒迦利亚也教导我们不要倚靠自己的力量,因为倚靠神的灵才能成就祂的旨意「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四6)。

  • 弥赛亚观:撒迦利亚对于旧约的弥赛亚观的发展亦有一定的贡献。以赛亚预言耶西(大卫的父亲)的根必生出一枝子,将要以公义治理百姓,以及使乐园得以重现(赛十一1~9)。撒迦利亚则把焦点放在大卫的苗裔所罗巴伯身上,他将负责重建圣殿的工作(三8;四9;六12~13)。正如前文已经提过,被掳后的犹太人都愿意接受以西结的重建计划。他曾经描述随着圣殿重建而来的美好境况,就仿如天堂一样(结四十七1~12)。除了此处,还有哈该的预言,说神即将倾覆世上的列国,以及选立所罗巴伯为祂印记的指环(该二20~23),所罗巴伯的确成了神印记的指环,因为他以犹大总督的身分来进行神的计划。虽然他没有作王,也没有将神的国带到地上,但他却是弥赛亚的象征。撒迦利亚的预言也已应验,因为所罗巴伯的确完成了圣殿的建造工程。

  • 末世论:撒迦利亚书的第二部分宣告地上将有一位谦和的君王,以和平统管全地(九9~10)。所罗巴伯与这位将要来的是同属一个弥赛亚体系的人。撒迦利亚书十四章1至9节亦证明主会亲自来到地上统管万有。那位完全是人又完全是神的耶稣,在祂第一次降世时便开展了神的国,然而,一直要等到祂第二次再来,才会完全实现祂作王管治的预言(林前十五24~28)。到了那日,耶稣将从天降在橄榄山上(十四4;徒一11),就正如祂升天时那样,与天上的圣者同来(十四5;太二十五31)。撒迦利亚书所提到的两棵橄榄树或是两个受膏者,明显是约书亚和所罗巴伯(四3、11~14)。不过,约翰在启示录中再次采用这个异象来说明末时也会有两名忠心的见证人出现(十一1~13)。

  • 新约的引用:新约共引用撒迦利亚书71次,其中31次在启示录,另27次在福音书。新约引用的,主要是撒迦利亚书第二部分那些较为人熟知的经文。例如,耶稣坐在驴驹上,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耶路撒冷,正表明祂是先知预言的那位君王(九9~10;太二十一4~5;约十二14~15)。大祭司给犹大30块钱作为出卖耶稣的代价(太二十六15),结果,犹大把那银钱丢在圣殿中(太二十七3~5)。马太将此解释为旧约预言的应验(参太二十七9)。撒迦利亚书十三章7节说:「击打牧人,羊就分散。」当耶稣接受审讯和被钉十字架,众门徒都离弃祂的时候,便应验了这话(太二十六31、56)。至于撒迦利亚书预言一位被扎的人,那些扎他的人会为他哀伤,撒迦利亚书十二章10节:「我必将那施恩叫人恳求的灵,浇灌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们必仰望我,就是他们所扎的;必为我悲哀,如丧独生子,又为我愁苦,如丧长子。」,我们在圣经中找到双重的应验:首先,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一个人拿枪扎祂的肋旁(约十九34~37),其次,就是当耶稣在末时再来的时候(启一7)。

真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