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之路】18. 基督徒以「敬祖」取代「祭祖」(萧绮萱 牧师)

 

一、生死乃人生大事,上帝看圣民的死极为宝贵,慎终追远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传统与观念,基督教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外来的信仰,且华人教会初期受西方教会影响,在祭祖与丧葬礼仪上的安排,不够体贴国人的文化感情,以致被误认为基督徒是「背祖忘宗」的一群,基督徒是「洋教」是「不孝的宗教」,究其原因,是当信徒接受信仰以后,人生观彻底改变,认为「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哥林多后书5:17) 也正因这缘故,许多以前认为极重要的事变成不重要了,但外界并不了解,因此遭到误会批评,实属遗憾。

二、在华人文化里,祭祖与丧礼文化也是基督徒传福音过程中所面临的冲突与困境。「牧师,我的父母亲都安在,等他们百年后我再来受洗。」这话道出第一代信徒在面临家族关系与信仰抉择时,第一个难处就是「不想让父母落入『死没人哭』的絶望心境」。家族是过往祖先,在世者与后代子孙的生命共同体,除了生活的关爱之外,宗教仪式维系着整个家族关系以及子孙对家族生命的认同;一旦「信主后就不能祭拜」,难免让慕道友思之痛心望之却步。

三、信仰教导与祭祖文化的差异,成为福音无法遍传的阻碍,身为基督徒应先认知祭祖是表明对祖先的感恩与怀念;祖先不是偶像,而是过世的家族成员。所以牧长者有责任教导初信者,在生日、忌日或节期时,可用家庭礼拜仪式来缅怀祖先,以「敬祖」取代「祭祖」,在礼拜仪式中遵崇祖先的生命价值,则更能发挥孝道的精神与内涵。

四、因着基督教会未能妥善地因应祭祖问题,几百年来一直是国人接受福音的瓶颈,在2012年,台湾的客家教会特别站出来联合各族群与宗派,举办「基督教清明尊神敬祖大典」,会中并介绍创新丧礼仪式,在传统的基督教丧礼中,加入「追思三礼」。即倒水礼(饮水思源)、献花礼(祖德流芳)、点烛礼(光宗耀祖),且呼吁当年为敬祖元年,鼓励众教会以每年清明节的前一主日为全台教会的敬祖主日,并积极参与家族的扫墓。期待这次公开隆重的大典能具体展现教会的敬祖文化,让绊脚石成为踏脚石,为国人开启信主的大道。

五、基督教的孝道
不孝顺父母,不可能真的爱上帝,基督教是一个很重视孝道的信仰,旧约有十诫,前四诫是神人关系,后六诫是人伦关系,在犹太人的两块法版中,第五诫「孝敬父母」放在第一块与神关系的法版上,表示「孝敬父母」比后面的五条诫命,更会影响我们与神关系。在新约,耶稣与法利赛人论传统与神诫命时,祂责备法利赛人守传统,却废了神的诫命,就是孝敬父母这条诫命。主耶稣的意思是:传统可以改,诫命不可废,敬拜上帝和孝敬父母不可分,不孝敬父母的人,拜上帝也是枉然。保罗在新约也强调「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

1、慎终追远
过去华人教会受西方教会影响,比较强调生孝,不太重视死孝,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台湾社会,重视生孝也强调死孝,导致基督徒被误会不孝。圣经记载「慎终」在创世记23章1~4节,撤拉享年127岁,死的时候,亚伯拉罕为她哀恸哭号,还花了四百舍客勒的钱币买坟地,那块地后来成了亚伯拉罕的家族墓园,可见他对撒拉的爱,及他对办丧事的重视。
关于「追远」最明显的就是族谱,圣经旧约记载了许多以色列人的族谱;新约在马太福音1章、路加福音3章也有详细记载了耶稣的家谱。由上可知上帝不要以色列人忘记祖先,教会也应该强化并落实慎终追远的工作。
2、尊重文化
保罗是第一世纪伟大的宣教士之一,他说:「我虽是自由的,无人辖管;然而我甘心作了众人的仆人,为要多得人。」(林前九:19)
这是保罗成功的宣教秘诀,是「作仆人的原则」,应用在宣教策略上,就是只要不违背圣经,就充分认同当地人,尊重当地文化。在台湾传福音很普遍遇到的障碍,就是拿香拜祖先的事,所以更好的取代方式,如面对未信主的家人,可从除夕过年就开始与家人沟通,征求同意为年夜饭祝福短祷,拜祖先时,先表明立场,并有取代方式,如以献花代替拿香、或鞠躬、祷告…等。如此,到清明扫墓时,就不致引发冲突或不被谅解了。基督教的婚礼就很有特色,被社会大众肯定且喜爱,假如丧礼能多一点表达敬意的动作,对传福音会有帮助。

六、从「祭祖」到「敬祖」
华人的祖先崇拜有强烈的孝道观念,一般人认为人死后,非鬼即神,而基督教认为死者非神,强调除了耶和华独一的神,不可拜别的神,因此华人很难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关键在此。
基督教对过世的父母表达哀思,注重的是「敬」与「记念」要胜于祭拜。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十四:6)

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约十一:25~26) 所以,最大孝道是领家人归主。

七、从清明到复活
耶稣被钉十架之后,七日的头一日,黎明的时候,一群妇女带着所预备的香料来到耶稣坟墓前扫墓,要扫墓的时候,两位天使告诉这群妇女,「为什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他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路二十四:5)
这句话把我们从清明带到了复活。传统的清明节在追念祖先,但是在台湾的传统里面,更在乎祖先有没有保佑、赐福他们,如果后人对他们不敬,祖先就会来搅扰,所以特别重视祖坟风水,却是在死人中找盼望。
华人在面对生命终极有三样期盼:
第一、期盼去的地方不愁吃穿
第二、期盼死后有人带路
第三、期盼死后还能够在一起

耶稣能满足华人民众对生命终极的期待,祂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约十四:12)
第一、耶稣为我们预备住处,基督徒过世,是回到天父为我们预备的天家。天堂需要吃喝玩乐的话,也不需要我们自己准备。
第二、耶稣引路带我们回家。「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约十四:3a),耶稣从天父家来,道成肉身,死而复活,如今坐在上帝右边,唯有祂才能够带我们回家。
第三、耶稣应许团圆。因为耶稣说:「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十四:3b),将来我们一定可以在天家团聚。

八、清明扫墓或年节敬祖追思
1、只有部分家人信主的家庭,若能与未信家人沟通采用基督教仪式,即可在清理墓园后,在墓前唱诗、读经、祈祷,最后行致敬礼(献花、鞠躬)。如家人仍坚持用传统仪式,基督徒可采致敬礼表达,征得家人同意,也可以为家人祝福短祷,扫墓(或敬祖)祷告词如附件。
2、年节敬祖时在祖先牌位前,也可比照扫墓的做法。

九、华人文化背景中这种逢庙必拜,凡灵必拜,喜爱算命,真是遍地迷信,我们期待主掌权,让中华土地得到医治与释放,人们得到真正的自由。让更多人相信福音,福音大收割,同享永生。

十、问:基督徒为何不可以拿香?
不管是不是基督徒,都习惯了一个观念,基督徒拿香是不适合的。有些人误认为拿香是代表敬意,旧约时代,焚香也有祷告之意。但是,中国人自有史以来,并没有使用「香」的记录,直到唐代,藉佛教的传入,开始在庙祭有焚香之例后而流传至今;用香来拜神,遂成为中国人的习俗,「焚香」也成了祭祀神像的一种符号,而非对人。一般人认为人死后,非鬼即神,是属无稽,基督徒认为死者非神,更无需用香祭拜。又家中常烧香,血中铅浓度较高,对人体有害。

十一、问:基督徒为何不摆祭品?
一般人以为人死后到另外一个未知世界的生活,与在世上的生活是并行的,在世者必须供养一切所需,死者方能在另外那个世界不至挨饿受冻。这实在不合圣经真理。旧约时期,固然也以公牛、山羊向上帝献祭,但在新约时代,耶稣基督为众人做了赎罪祭,因为祂一次以死献上,便叫那信祂的人得以成圣,永远完全;完成祂永远的救恩计划。死者已矣!灵魂归他永远的去处,基督徒是得永生,不信的人是永死,传道书九章5~6节提到,死去的人对世上的事已永不再有分了,他更不可能回来吃那些祭品,更无需以祭品供奉。

十二、基督徒的原则是
1、不把亡者当神明来祭拜。
2、不供奉食物让亡者食用,因为亡者不会吃了。
3、不烧一些用品给亡者,因亡者也不需要用这些东西了。
4、可以献花、鞠躬、写追思的文章,写亡者的生平略历,或把亡者的相片制作成纪念集、播放生前照片,以表达对亡者的哀思与追念。

以上资料摘自:
1、『基督徒丧礼与敬祖手册』慎终追远、主恩永随
2、好消息GOOD TV第208期月刊

附件:
扫墓(或敬祖)祷告词
全能又慈爱(悲)的天父上帝,人类的创造主啊!
感谢祢爱护看顾我们的列祖列宗,使生命得以世世代代延续到我们这一代。
我们在此恳求祢施恩保守,使我们及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透过我们的祖先,留下美好教训与榜样,使我们能够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过一个敬天孝亲、荣神益人的生活,好叫我们得以在祢所赏赐的土地上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现在,我们记念与感谢我们的祖先,也愿祢的慈爱临到我们的子子孙孙,使我们可以得着永远的生命、天上来的福气。也求上帝因我们坚定地信靠祢,帮助我们每一个人,学业有进步,事业有发展,家庭更加美满,使一切荣耀都归给祢!也恳求祢赐福我们全家族,都能信靠祢而得着永远的福气。祷告不配,乃奉主耶稣的名求,阿们!

真光网站